论参与二度模式系统的古汉语语法与修辞——以苏曼殊的诗作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11 09:52
本文运用符号学、认知语言学及语言哲学的方法,细读晚清作家苏曼殊的诗作,管窥古汉语语词如何作用于旧体诗的语法与修辞机制,进而参与作者与读者的认知体验中多元概念空间的映射与整合,从而考察作家以语言为中介、建构文本内外的话语主体的方式;笔者把苏曼殊诗歌的文类符码特征作为洛特曼符号学意义上的二度模式系统的重要规约进行探讨,从语言学汇通诗学的视角为比较文学研究做一种新的尝试。
【文章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2013,(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疑问词、人称代词作为时空的转换装置与提示“自我”的标识
二、修辞作为参与概念空间的整合与新创的表意机制
三、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尺八文化在日本的传承与发展[J]. 任敬军. 外国问题研究. 2011(02)
[2]中日尺八交流研讨会综述[J]. 孙以诚. 音乐研究. 1999(04)
[3]中日尺八考[J]. 傅湘仙. 艺术探索. 1994(01)
本文编号:3277859
【文章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2013,(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疑问词、人称代词作为时空的转换装置与提示“自我”的标识
二、修辞作为参与概念空间的整合与新创的表意机制
三、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尺八文化在日本的传承与发展[J]. 任敬军. 外国问题研究. 2011(02)
[2]中日尺八交流研讨会综述[J]. 孙以诚. 音乐研究. 1999(04)
[3]中日尺八考[J]. 傅湘仙. 艺术探索. 1994(01)
本文编号:3277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277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