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一词的词汇构式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4 00:59
"社会"一词在当代汉语中发生了构式化,形成了"新形式—新意义"的配对:生成了"AD(程度副词)+社会"和"社会+NN(指人词语)"这两个图式构式,其中"社会"常作定语和谓语,有了形容词用法;可表"野蛮的、暴力的"等贬义,也可表"接地气的、生活化的"或"酷的、霸气的"等褒义。从历时层面看,"社会"经历了一个词汇化的过程,唐宋时期以短语身份初现,后经明清的发展,至近代受到语言接触的影响,逐步固化为词。从产生动因看",社会"一词的构式化受到了图式义、构式的类化以及大众认知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文章来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48(01)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社会”的构式化
(一)功能扩展
1. 常与副词组合,形成“AD+社会”构式。
2. 常与指人词语组合,形成“社会+NN”构式。
(二)语用意义
1. 表示“野蛮的、暴力的”等贬义。如:
2. 表示“接地气的、生活化的”等褒义。例如:
3. 表示“酷的、霸气的”等褒义。例如:
(三)语用特点
1. 语用扩展
2. 共现使用
三、“社会”一词的形成过程
(一)唐宋时期:初现期
(二)明清时期:发展期
(三)清末民初:定型期
四、“社会”一词构式化产生的动因
(一)图式义的作用
(二)构式类化的作用
(三)认知心理的作用
五、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一词演变及在晚清的传播[J]. 吴建生. 实事求是. 2012(03)
[2]名形词类转变的语义基础及相关问题[J]. 谭景春. 中国语文. 1998(05)
本文编号:3320671
【文章来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48(01)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社会”的构式化
(一)功能扩展
1. 常与副词组合,形成“AD+社会”构式。
2. 常与指人词语组合,形成“社会+NN”构式。
(二)语用意义
1. 表示“野蛮的、暴力的”等贬义。如:
2. 表示“接地气的、生活化的”等褒义。例如:
3. 表示“酷的、霸气的”等褒义。例如:
(三)语用特点
1. 语用扩展
2. 共现使用
三、“社会”一词的形成过程
(一)唐宋时期:初现期
(二)明清时期:发展期
(三)清末民初:定型期
四、“社会”一词构式化产生的动因
(一)图式义的作用
(二)构式类化的作用
(三)认知心理的作用
五、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一词演变及在晚清的传播[J]. 吴建生. 实事求是. 2012(03)
[2]名形词类转变的语义基础及相关问题[J]. 谭景春. 中国语文. 1998(05)
本文编号:3320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320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