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7 11:46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之”为代词的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借鉴构式语法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本文主要从句法、语义及语用三个层面对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进行较为系统的考察,同时,借鉴类推理论和压制理论对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分析“X而Y之”结构在现代汉语中的适应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本文的选题缘起、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以及相关研究现状进行具体说明。第二章为句法分析,主要考察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中“X”“Y”的构成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构式压制的角度分析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对可进入成分的选择。根据我们的考察,“X”和“Y”的构成情况较为复杂,二者均可由语素、词或短语来充当,其中以语素和词居多,且多为单音节形式。从功能类型上来看,“X”可由谓词性成分、名词性成分以及副词充当,“Y”主要由谓词性成分充当。从该构式的常规搭配规律来看,“X”本不能由名词性成分充当,“Y”本不能由非及物性成分充当,然而在压制作用下,名词性成分的“X”临时被赋予谓词特征,非及物性成分的“Y”临时被赋予及物特征,从而能够与构式的整体句法环境相协...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对象
三、相关研究现状
(一)关于构式语法理论的研究
(二)关于“X而Y之”的研究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一)研究方法
(二)语料来源
注释
第二章 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的句法分析
一、“X”的性质
(一)动词性成分
(二)形容词性成分
(三)名词性成分
(四)副词
二、Y的性质
(一)动词性成分
(二)形容词性成分
三、从构式压制的角度看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对可进入成分的选择
注释
第三章 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的语义分析
一、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的内部语义关系
(一)顺承关系
(二)并列关系
(三)修饰关系
(四)转折关系
二、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语义的内部分化及同一性
注释
第四章 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的语用功能和使用动因
一、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的语用功能
(一)经济功能
(二)修辞审美功能
二、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的使用动因
(一)追求简约雅致的表达心理
(二)迎合书面语体的风格特征
(三)吸引听读者的关注
注释
第五章 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的来源和形成机制
一、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的来源
(一)古代汉语“X而Y之”的直接沿用
(二)古代汉语“X而Y之”的仿造
二、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的形成机制
(一)语言的类推机制使“X而Y之”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得以发展
(二)构式的压制机制使“X而Y之”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得以融合
注释
结论及余论
参考文献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汉语“X而Y之”格式的语用特征分析[J]. 石文丽.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6(08)
[2]现代汉语“x而y之”格式内部语义指向分析[J]. 石文丽. 语文学刊. 2016(05)
[3]整合和压制:汉语“且X且Y”结构的语义认知[J]. 陈文博,张春梅,郭兰. 语言与翻译. 2016(02)
[4]现代汉语“X而Y之”格式微探[J]. 石文丽.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6(04)
[5]从构式强迫看新“各种X”[J]. 宋作艳.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6(01)
[6]构式压制现象分析的语言学价值[J]. 施春宏. 当代修辞学. 2015(02)
[7]构式压制和词汇压制的互动——以中动构式为例的分析[J]. 徐峰. 外语研究. 2014(06)
[8]新兴构式“A并B着”研究[J]. 温锁林,张佳玲. 语文研究. 2014(01)
[9]构式压制和词汇压制的互动及其转喻机制——以英语语法体和动词体为例的分析[J]. 王寅.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3(05)
[10]论构式压制的多重互动关系[J]. 刘玉梅. 山东外语教学. 2013(03)
博士论文
[1]汉语待嵌格式研究[D]. 孟祥英.山东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27741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对象
三、相关研究现状
(一)关于构式语法理论的研究
(二)关于“X而Y之”的研究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一)研究方法
(二)语料来源
注释
第二章 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的句法分析
一、“X”的性质
(一)动词性成分
(二)形容词性成分
(三)名词性成分
(四)副词
二、Y的性质
(一)动词性成分
(二)形容词性成分
三、从构式压制的角度看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对可进入成分的选择
注释
第三章 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的语义分析
一、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的内部语义关系
(一)顺承关系
(二)并列关系
(三)修饰关系
(四)转折关系
二、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语义的内部分化及同一性
注释
第四章 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的语用功能和使用动因
一、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的语用功能
(一)经济功能
(二)修辞审美功能
二、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的使用动因
(一)追求简约雅致的表达心理
(二)迎合书面语体的风格特征
(三)吸引听读者的关注
注释
第五章 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的来源和形成机制
一、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的来源
(一)古代汉语“X而Y之”的直接沿用
(二)古代汉语“X而Y之”的仿造
二、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的形成机制
(一)语言的类推机制使“X而Y之”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得以发展
(二)构式的压制机制使“X而Y之”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得以融合
注释
结论及余论
参考文献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汉语“X而Y之”格式的语用特征分析[J]. 石文丽.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6(08)
[2]现代汉语“x而y之”格式内部语义指向分析[J]. 石文丽. 语文学刊. 2016(05)
[3]整合和压制:汉语“且X且Y”结构的语义认知[J]. 陈文博,张春梅,郭兰. 语言与翻译. 2016(02)
[4]现代汉语“X而Y之”格式微探[J]. 石文丽.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6(04)
[5]从构式强迫看新“各种X”[J]. 宋作艳.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6(01)
[6]构式压制现象分析的语言学价值[J]. 施春宏. 当代修辞学. 2015(02)
[7]构式压制和词汇压制的互动——以中动构式为例的分析[J]. 徐峰. 外语研究. 2014(06)
[8]新兴构式“A并B着”研究[J]. 温锁林,张佳玲. 语文研究. 2014(01)
[9]构式压制和词汇压制的互动及其转喻机制——以英语语法体和动词体为例的分析[J]. 王寅.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3(05)
[10]论构式压制的多重互动关系[J]. 刘玉梅. 山东外语教学. 2013(03)
博士论文
[1]汉语待嵌格式研究[D]. 孟祥英.山东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27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327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