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印尼留学生普通话舌尖前/后辅音发音偏误实验

发布时间:2021-08-17 16:43
  通过语音实验、语音听辨和统计分析得出:1)印尼留学生发普通话6个舌尖前/后辅音时,出现的偏误主要有"母语误代"、"目的语相互混淆"、"母语-目的语杂糅"3大类型;2)发音部位的偏误率显著大于发音方法的偏误率,其中,发音部位偏误以偏成母语发音部位(舌叶)为主,发音方法偏误以目的语送气-不送气相互混淆为主;3)元音对舌尖前/后辅音的发音部位偏误有显著性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分析了偏误产生的深层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文章来源】: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1,(02)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印尼留学生普通话舌尖前/后辅音发音偏误实验


被试F1发汉语cā的偏误音与印尼语ca印和标准普通话cā中的语图对比

偏误,语图,辅音,汉语


被试发sh[ ]误的强频集中区,显著高于标准普通话sh[ ]的强频集中,而与标准普通话s[s]汉的强频集中区相似。因此,该发音显然是将翘舌辅音sh[ ]错发成了平舌辅音s[s]汉,属于“目的语相互混淆”类偏误。详见下图2。47

空间图,语音偏误,类型,目的语


印尼被试发普通话舌尖前/后辅音时,表层形式上有“母语误代”、“目的语相互混淆”、“母语-目的语杂糅”三大偏误类型。其深层机制则是:在语音相似度不同的条件下,母语负迁移与目的语内部相互干扰,同时存在又相互竞争的结果。该作用过程可归纳如下图3。图3:语音偏误类型形成深层机制①该计算公式为PD= (x1-x2) + (y1-y2) + (z1-z2),其中x= log (SF3/SF2), y= log (SF1/SR), z= log(SF2/SF1), SF1、SF2、SF3分别代表元音前三个共振峰数值, SR是供参考的基频值,为各个发音人所有基频的几何平均值。PD的值相当于两个相似元音在三纬空间中的距离,本文用s=1-PD表示两个元音的相似度。此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印尼留学生汉语声母感知实验研究[J]. 王功平.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8(05)
[2]第二语言习得难度的预测及教学策略[J]. 朱永平.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4(04)
[3]越南留学生的汉语声母偏误分析[J]. 傅氏梅,张维佳.  世界汉语教学. 2004(02)
[4]日本学习者感知和产生普通话鼻音韵母的实验研究[J]. 王韫佳.  世界汉语教学. 2002(02)
[5]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J]. 蔡整莹,曹文.  世界汉语教学. 2002(02)
[6]对外汉语教材的创新[J]. 程相文.  语言文字应用. 2001(04)
[7]关于印尼华裔学生汉语语音的调查及相应的教学对策[J]. 倪伟曼,林明贤.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2)
[8]韩国人学汉语的语音难点和偏误分析[J]. 王秀珍.  世界汉语教学. 1996(04)
[9]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的语音偏误[J]. 李红印.  世界汉语教学. 1995(02)
[10]汉日语音对比实验研究(节选二)[J]. 朱川.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1(04)



本文编号:3348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348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c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