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话语标记“话又说回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2 14:00
  话语标记“话又说回来”在使用过程中不完全表达字面义,主要表达其程序意义。本文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话语标记“话又说回来”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从话语标记及“话又说回来”的界定、特征、语用功能及形成机制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并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对文中所采用的语料来源以及语料标注做了说明。第二章是“话又说回来”的界定和语义背景分析。从语音、语义、句法、语用等方面对“话又说回来”话语标记特征进行分析,同时比较“话又说回来”的变体形式;最后,着重分析话语标记“话又说回来”使用的语义背景。第三章分析话语标记“话又说回来”的语用功能,分别从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两个方面探析。语篇功能体现在找回话题、发展话题、转换话题、话轮转接和话轮延续,人际功能表现在填补语流空白、委婉表达和凸显功能。第四章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对话语标记“话又说回来”的演变进程、形成机制和动因进行分析。“话又说回来”是从“再说”“再说回来”演变而来,“重新包装”是话语标记“话又说回来”形成的主要机制,高频使用和语言的...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话语标记“话又说回来”研究


转折强度对比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话说回来”的语篇话语功能[J]. 吴玉凡.  安康学院学报. 2016(03)
[2]话语组织标记“话又说回来”[J]. 李治平.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1)
[3]“不是我说你”类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探析[J]. 温素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4]从词汇化、语法化看话语标记的形成——兼谈话语标记的来源问题[J]. 李思旭.  世界汉语教学. 2012(03)
[5]话语标记的性质特征和定义[J]. 殷树林.  外语学刊. 2012(03)
[6]论话语标记的形成[J]. 殷树林.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7]口头禅的语言机制:语法化与语用化[J]. 厉杰.  当代修辞学. 2011(05)
[8]从“不是我说你”类话语标记的形成看会话中主观性范畴与语用原则的互动[J]. 乐耀.  世界汉语教学. 2011(01)
[9]从主谓结构到话语标记——“我/你V”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J]. 曹秀玲.  汉语学习. 2010(05)
[10]元话语标记与文本自互文——互文视角中的篇章结构[J]. 马国彦.  当代修辞学. 2010(05)

博士论文
[1]汉语“说”类言语行为标记研究[D]. 王蕊.华东师范大学 2013
[2]语篇互文形式研究[D]. 管志斌.复旦大学 2012
[3]汉语元话语标记研究[D]. 李秀明.复旦大学 2006
[4]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D]. 刘丽艳.浙江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话语标记产生机制研究[D]. 杨望龙.浙江大学 2015
[2]“你V”类话语标记研究[D]. 严川.华中科技大学 2012
[3]现代汉语换言类话语标记研究[D]. 杨天明.辽宁大学 2011
[4]话语标记“X说”的词汇化研究[D]. 李小玲.汕头大学 2008
[5]句群中的转折关系研究[D]. 陈曦.东北师范大学 2008
[6]汉语话语标记语在口语会话中的人际互动功能分析[D]. 夏红娟.吉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51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451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d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