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基于语料库的“该X就X”构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2 07:49
  “该X就X”构式在口语和书面语中运用频率很高,它的内部构成比较复杂,对留学生而言也是一大难点,而且学界对其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力图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其做系统全面的考察,在构式语法理论指导下对其语义做详细地分析,在情态理论和评价理论的指导下对其语用功能和语义特征做细致地研究,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对构式的内部成分和句法功能分布做细致地分析。本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运用构式理论鉴定“该X就X”是带有标记项“该”和“就”的有标记构式,分析语料提取出“该X就X”的核心意义:说话者强调在实施某行为或产生某结果的条件具备时,可按照对象发展的逻辑规律,不受外界因素干扰,自然去完成此行为或取得结果,同时自己或者行为者认为这是最恰当的处置方式。根据不同语境进一步分析出构式义A和构式义B。在内部构成成分上,考察了必要类情态动词“该”有表示一种义务应当做某事的道义情态和表示根据情理推测应做某事的认识情态。关联副词“就”起到关联前后“X”,辅助强调后“X”的作用,表达出一种观念时间短和主观上的坚决态度。然后根据语料分析统计发现音节上“X”主要是单音节和双音节,音节数...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意义
        1.2.1 学术价值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该”相关的研究成果
        1.3.2 “就”相关的研究成果
        1.3.3 “该X就X”类似格式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2. “该X就X”构式语义分析
    2.1 “该X就X”的构式鉴定
        2.1.1 “该X就X”是一个构式
        2.1.2 “该X就X'是一个有标记的构式
    2.2 “该X就X”构式义及其分类
        2.2.1 “该X就X”构式的构式义A
        2.2.2 “该X就X”构式的构式义B
    2.3 “该X就X”的语义特征
        2.3.1 主观性
        2.3.2 条件性
        2.3.3 理据性
        2.3.4 意愿性
3. “该X就X”构式的内部构成
    3.1 “该X就X”构式中的定项成分
        3.1.1 “该X就X”构式中的“该”
        3.1.2 “该X就X”构式中的“就”
    3.2 “该X就X”构式中的的变项“X”
        3.2.1 “X”的音节特征分类
        3.2.2 “X”的语法特征分类
4. “该X就X”构式的句法功能
    4.1 "该X就X”充当复句的分句
    4.2 “该X就X”单独成句
    4.3 “该X就X”在单句中充当句法成分
        4.3.1 谓语
        4.3.2 宾语
        4.3.3 定语
        4.3.4 主语
5. “该X就X”构式的语用功能
    5.1 “该X就X”构式的主观大量
    5.2 “该X就X”构式的评价功能
        5.2.1 表明认可态度
        5.2.2 宣泄主观情绪
        5.2.3 表达劝导、建议之意
        5.2.4 表达确定、强调之意
    5.3 “该X就X”构式的焦点凸显功能
    5.4 “该X就X”构式的语篇衔接功能
        5.4.1 “该X就X”构式前指照应
        5.4.2 “该X就X”构式后指照应
        5.4.3 “该X就X”构式背景照应
6. 结论
    6.1 本文的基本结论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
    6.3 本文的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个+NP”类指句的话语立场研究[J]. 姚双云,喻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2]“该X就X”格式构成及语用功能[J]. 禹平,袁耀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4)
[3]从互动交际的视角看让步类同语式评价立场的表达[J]. 乐耀.  中国语文. 2016(01)
[4]“该A则A,该B则B”框式结构研究[J]. 余俊宏.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5]“该”和“应该”的句法语义比较研究[J]. 张尊.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4(09)
[6]立场概念及其研究模式的发展[J]. 罗桂花.  当代修辞学. 2014(01)
[7]中国评价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徐玉臣.  外语教学. 2013(03)
[8]情态动词“该”与“应该”同异浅析[J]. 明星.  文学界(理论版). 2013(01)
[9]自然口语中“这/那”的话语立场表达研究[J]. 郑友阶,罗耀华.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3(01)
[10]构式“小OV着”的构式义、话语功能及其理据探究[J]. 罗耀华,周晨磊,万莹.  语言科学. 2012(04)

博士论文
[1]《祖堂集》情态动词及其语法化研究[D]. 尹淳一.复旦大学 2014
[2]现代汉语焦点研究[D]. 祁峰.复旦大学 2012
[3]名词动用的认知修辞研究[D]. 王薇.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8
[4]基于社会认知的汉语有标记构式研究[D]. 解正明.北京语言大学 2007
[5]现代汉语情态研究[D]. 彭利贞.复旦大学 2005
[6]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 李善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硕士论文
[1]现代汉语“能X就X”构式研究[D]. 田园.南京师范大学 2015
[2]对外汉语情态动词习得偏误研究[D]. 李佳娇.西北大学 2013
[3]“说X就X”格式研究[D]. 王哲.辽宁大学 2012
[4]现代汉语必要类助动词研究[D]. 张丽.上海师范大学 2012
[5]“VX就X”格式研究[D]. 钱永芬.上海师范大学 2010
[6]现代汉语强调范畴[D]. 程葆贞.河南大学 2010
[7]试论“说V就V”格式[D]. 李杨.广西师范大学 2010
[8]现代汉语焦点及其表现手段[D]. 束益琴.扬州大学 2008
[9]“想/说x就x”格式研究[D]. 张娇.吉林大学 2008
[10]多功能副词“就”的多维研究[D]. 金莹.延边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11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511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6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