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现代汉语主谓结构的认知分析与生成倾向

发布时间:2021-12-18 05:58
  文章在认知取向下对现代汉语主谓结构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并对其系统性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首先在认知语法理论指导下,以形式和配位为线索考察了现代汉语系统主要的主谓结构,分析其形式和语义特征,梳理了其间的派生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原型范畴理论与互动—派生模型构建了现代汉语主谓结构范畴内部成员的派生网络,并探讨成员的语义动态程度差别及其原因。同时通过对汉语关系性入场成分的分析,提出现代汉语的主谓结构在生成策略上倾向于主题导向。 

【文章来源】:红河学院学报. 2020,18(06)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现代汉语主谓结构的认知分析与生成倾向


动作链模型简图

受事,工具,施事,榔头


“工具—受事”结构的认知图解

施事,工具,角色,受事


图4 “工具—受事”结构的认知图解地点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原型角色,它往往不是事件的参与者,⑤而只是事件发生的场景或参与者占据的位置。表示事件发生场景的地点角色在认知加工时体现了“容器——场景”隐喻,在语言编码时可以由介词标记作为插入语成分体现,如(3a),也可以直接充当主语,形成场景主语结构,侧显场景和作为参与者的某个事件之间的互动关系,如(3b)。这种配位方式结构的认知图解可以表示为如图6,由于其不侧显动作链模型之中的能量传递关系,所以其中充当宾语的角色不是受事,而是系事。系事与对象类似,可被视为受事原型角色的派生角色,若将受事角色的语义特征表示为(+受动,+变化),对象的概念特征可表示为(+受动,-变化),那么系事的概念特征为(-受动,+变化)。相应的,“地点—系事”配位结构的动词也要受到一定的语义限制,其往往是表示事件发生或变化的动词。(3c)是另一种由地点充当主语的主谓结构,其配位方式为“地点—零角色”,其认知图解如图7。零角色是从概念自主/依存联结角度提出的,指占据某个位置或仅呈现某种静态特征的事件参与者,零角色必须为事件的唯一参与者。这种主谓结构同样对其中的动词有特殊的语义要求,即表示占据、存在的静态动词。另外,借助时空隐喻,时间角色也有类似的配位方式,如(3d)(3e),其认知理据及语义限制与(3b)(3c)基本一致。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比附“主谓结构”引起的问题[J]. 沈家煊.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06)
[2]汉语有没有“主谓结构”[J]. 沈家煊.  现代外语. 2017(01)
[3]构式视角下的汉语名词谓语[J]. 庞加光.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06)
[4]句式研究中的派生分析及相关理论问题[J]. 施春宏.  世界汉语教学. 2008(02)
[5]过程和非过程——汉语谓词性成分的两种外在时间类型[J]. 郭锐.  中国语文. 1997(03)
[6]话题化及相关的语法过程[J]. 袁毓林.  中国语文. 1996(04)
[7]试论汉语中三种句子成分与语义成分的配位原则[J]. 陈平.  中国语文. 1994(03)
[8]汉语句子的特点[J]. 陆俭明.  汉语学习. 1993(01)
[9]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J]. 郭锐.  中国语文. 1993 (06)



本文编号:3541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541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5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