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生态语言学学科体系的融合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2-02-09 12:14
  目前,生态语言学的主流研究范式是"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二者在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路径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造成了生态语言学学科体系的不统一。尽管有学者已试图将二者进行融合,以创新研究范式,然而尚未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思路。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及探讨,尝试融合与发展一个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语言学学科体系。 

【文章来源】:国外社会科学.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生态语言学学科体系的融合与发展


“豪根模式”研究路径

路径图,路径,模式,生态系统


“韩礼德模式”则倾向于从词汇-语法及话语的生态性特征看其对环境的影响,目的是通过对词汇-语法及话语的优化与改造,提高语言使用者的生态意识,继而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而这正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路径,如图2所示。由此可见,“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虽从不同路径研究环境和语言,但二者都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目的,即以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为研究目的,为语言多样性以及涵盖人类生存方式的文化多样性的保持做出了各自的努力。以上述共通之处作为切入点,本文尝试对生态语言学学科体系的融合与发展提出以下思考。

语言学,学科体系


生态语言学学科体系需要具备统一性和普适性的特点。生态语言学的研究目的是促进不同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研究对象为环境和语言,研究范围既包含符号生态、自然生态、社会文化生态与认知生态环境对语言活力、濒危语言、语言多样性等的影响,也包括词汇-语法及话语对上述环境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语言的生存发展状况及环境问题,以及环境和语言的相互作用,如图3所示。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层次思想(stratification)(70)来看,语言系统本身可区分为音系层/字系层、词汇-语法层、语义层三个层次,语言系统之外是语境层次,各个层次间存在“体现”关系(realization),如图4所示。研究者既可以依照系统功能语言学“意义为中心”的思想自上而下对话语的语义进行分析;也可以自下而上探究下层如何体现上层,例如分析词汇-语法如何体现语义;还可以围绕同一层次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德气候变化新闻话语对比——以2009-2013年中德主流纸媒报道为例[J]. 陆娇娇.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2]国际文化竞争下的民族语言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J]. 郭建华.  贵州民族研究. 2018(11)
[3]基于语言生态学的汉语新兴词汇研究[J]. 刘科成,彭爽.  外语学刊. 2018(06)
[4]英语全球化对语言生态与民族文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吴娟娟,唐军.  贵州民族研究. 2018(10)
[5]话语分析范式与生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J]. 何伟,魏榕.  当代修辞学. 2018(05)
[6]中国的濒危语言保存和保护[J]. 范俊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10)
[7]基于语料库CCL的汉语语言生态研究——以“野生动物”为例[J]. 赵蕊华.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8(05)
[8]英汉环境保护公益广告话语之生态性对比分析[J]. 何伟,耿芳.  外语电化教学. 2018(04)
[9]生态语言学:发展历程与学科属性[J]. 何伟,魏榕.  国外社会科学. 2018(04)
[10]关于生态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几个重要问题[J]. 何伟.  中国外语. 2018(04)



本文编号:36169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6169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e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