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认同、文化认同视域下少数民族预科语文教学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2-10-09 11:18
大学语文课程承担着增强少数民族预科生国家认同意识和文化认同意识培养的重要使命,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学习特点,将大学语文教材中静态的爱国篇章和民族情怀转化为少数民族预科生动态的爱国情感。本文将从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如何增强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意识。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选题背景
二、中华文化认同——少数民族预科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
三、化整为零——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四、过程考核——改进少数民族预科语文课程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内地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四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新探[J]. 吴学辉,苏小丽.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17)
[2]孔子: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J]. 韩星,杨永亮.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8(01)
[3]论大学语文教学的文化示范[J]. 李鹏辉. 教育评论. 2007(06)
本文编号:3688534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选题背景
二、中华文化认同——少数民族预科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
三、化整为零——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四、过程考核——改进少数民族预科语文课程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内地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四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新探[J]. 吴学辉,苏小丽.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17)
[2]孔子: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J]. 韩星,杨永亮.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8(01)
[3]论大学语文教学的文化示范[J]. 李鹏辉. 教育评论. 2007(06)
本文编号:3688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688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