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事实语境中的动态变化(英文)
本文关键词:反事实语境中的动态变化(英文)
更多相关文章: 反事实条件句 sentence 语义框架 behind utterance someone 语义解释 stuck facts dance
【摘要】:本文指出了von Fintel(2001)和Gillies(2007)中对反事实条件句序列处理中的两个问题,尤其是反事实条件句与事实句的相互作用问题。然后,我们在动态语义框架中对反事实条件句给出了一个新的语义解释,并且表明von Fintel和Gillies理论中的问题能够被解决。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哲学系逻辑与认知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与语言学系;
【关键词】: 反事实条件句;sentence;语义框架;behind;utterance;someone;语义解释;stuck;facts;dance;
【基金】:supported by a GRF grant from Research Grants Council of Hong Kong(No.City U148610) the 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 Youth Foundation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China(No.13YJC740102) Sun Yat-Sen University Start-up Programme for Junior Scholars(No.113001188141)
【分类号】:H030;B81
【正文快照】: 1 IntroductionThe prevailing view among researchers studying counterfactuals is that coun-terfactuals are non-monotonic,which means that SA(Strengthening the Antecedent:()(()))does not hold in general.[4]famously uses Sobel se-quences to argue why this h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泽洪;;蕴涵刍议[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王大平;;英语条件句的范畴与标记性[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于蓉;;日语反事实条件句的表现形式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4 陈晓平;科学定律与反事实条件句——兼论“新归纳之谜”[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07期
5 陈晓平;科学定律与反事实条件句——兼论“新归纳之谜”[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6 熊晓建;;可能世界中反事实条件句的逻辑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杜洁;;关于对“たら”和“と”的考察——以“モダリティ”为中心[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8 付瑶;;论古德曼反事实条件句难题[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9 李珍;;反事实与因果机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09期
10 李大强;;纽科姆悖论与赋值游戏[J];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文木(书评人);跨不过的经典[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2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 熊明辉;逻辑与认知[N];社会科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文琴;反事实条件句和大卫·刘易斯的逻辑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张华;大卫·刘易斯模态哲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蓉;关于日语反事实条件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万明;基于预设理论的反事实条件句分析[D];西南大学;2013年
3 付瑶;论古德曼反事实条件句难题[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4 邝玉坤;试探反事实条件句的意义构建[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5 季方舟;大卫—刘易斯的反事实条件句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舒萌之;反事实条件句逻辑表达及相关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左迎春;大学生道义与反事实条件推理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8 张彬;中国学习者对英语条件句的习得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9 宓小斐;对休谟问题的形式探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李炎;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学习者对英语IF条件句的习得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30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30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