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言文学教学在专业职业素养形成
本文关键词:论汉语言文学教学在专业职业素养形成
【摘要】:汉语言的教学是《大学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学教学离不开汉语言的教学。但是汉语言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多数学生对汉语言学习感觉没有兴趣。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教学实践,用思学结合的观点就《大学语文》中汉语言教学方法和人文素养的形成进行探究,以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 张家口教育学院;河北宣化总参通信训练基地;
【关键词】: 大学语文 汉语言文学 教学 素质
【分类号】:H193
【正文快照】: 汉语言教学是一门综合性文化的基础课,这以课程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和提高大学生的阅读欣赏、分析思考、作文表达的能力。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在名目繁多的《大学语文》教材的版本中,汉语言就占到三分之二的篇目。由于汉语言中单音节词占优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崔干行;;对近10年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的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2 丁琴海;;大学人文教育的几点思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赵燕;新形势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化工高等教育;2003年04期
4 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5 彭巧燕;;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与职业;2008年24期
6 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桂芳;杨晓献;孙辉;;面向21世纪生命科学类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管理[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3期
2 苏健;;加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以《旅游经济学》为例[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关玉洁;;以应用型为主旨,创新本科汉语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朴敏;;浅谈高校实践教学创新[J];才智;2009年03期
5 刘畅;;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探讨[J];才智;2011年22期
6 蔡超;;学术语篇中转述的互动人际意义[J];才智;2012年01期
7 杨靖;崔乃琦;;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探讨[J];才智;2012年03期
8 杨雪虹;;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提高大学生基本技能水平[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年02期
9 李欣;;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10 李欣;宋立军;庄树范;;关于地方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若干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宗科;张振刚;吴国清;;基于工程实际的创新性实践教学研究[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徐政坤;;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改革[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娜;中印尼华文教育本科合作办学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李鑫;我国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3 胡文君;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次实习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郑艳;一言一行总关情[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曾永卫;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金;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丽敏;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邓静波;措辞学原理在小学句子写作中的应用[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郑昌盛;连云港市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欢;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平;扩招给高校带来的问题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邓成超,胡思成;适应学分制改革的教育思想观念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查志琴,高波;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培养及评估体系的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李凤岐;论开放教育的办学模式[J];中国电大教育;1998年03期
5 蔡达峰;;我们的通识教育:关心人与社会的发展[J];读书;2006年04期
6 丁琴海;;大学人文教育的几点思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杨兴林;;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6期
8 胡毓智;区域性高校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应把握好的若干关系[J];文教资料;2005年32期
9 鲍嵘;在学“做事”中学“做人”——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J];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05期
10 纪宝成;;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转变[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汝伦;[N];文汇报;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力;略谈《大学语文》的编选和教学实践[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5期
2 阎江;我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王晓丽;;大学语文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0期
4 李浩;;如何自学《大学语文》[J];中国考试(高考版);1996年S1期
5 安萍;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J];理论界;2002年03期
6 ;全国财经院校语文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暨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会议综述[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年03期
7 班_(,凌舰;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及教改新思维[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王向荣;;军队艺术院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华风;;《大学语文指要》出版[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7年04期
10 王晶冰;浅议大学语文的美育功能[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淑莲;;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理念、目标与教学实践探索[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谷建军;;专业教材与职业教材的互补——汉语言文学教材实践变革[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3 任心慧;;应用型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探讨[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吕瑞华;;“大学语文”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甘祺庭;;有用 有味 有得——我的大学语文教学[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6 雷玉双;;打字课的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实践[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章文艳;;大学语文真能被遗忘吗?——浅析提升大学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祁峰;郭曙纶;;大学语文教材对象语言的选择与教材编写[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傅琼芝;;农业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思考[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郝晓莉;;浅谈双语教学实践[A];全国光学、光电和电子类专业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专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林;大学语文莫成“高四语文”[N];文汇报;2007年
2 西北大学文学院 张龙;一部持中守正的上乘之作[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史灿方;大学语文改革的理念反思[N];光明日报;2007年
4 徐中玉邋口述 本报记者 张英 记录;徐中玉:大学语文三十年[N];南方周末;2007年
5 实习生 晋东;让人文精神渗透课堂[N];云南日报;2008年
6 南开大学 李扬;呈现与召唤:对大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反思[N];社会科学报;2007年
7 余三定;新视角·新构架·新知识[N];文艺报;2006年
8 小庄;外研社以研讨会促大学语文教材建设[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9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系 宋书功;《大学语文》教学该怎样讲介《易经》[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10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徐中玉;《论语》和中国文化[N];解放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君;大学语文教材研究(1978-2008)[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栋;大学外语教师认知研究及其对教师发展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龙琪;理科双语教学的实践现状与理论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洁;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徐璐;课堂教学中的动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吕良环;论外语自主学习能力之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珊;新媒体在中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马丹;论汉语成语中十二种生肖动物的象征意义及其教学[D];四川大学;2006年
3 贾莹;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与目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嫣嫣;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奇军;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刍议[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陈玉蓉;关于分级构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体系的设想[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朱媛;母语危机下的大学语文教学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8 莫志华;设计艺术类大学语文学习方略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定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郑青琳;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实践及实践基地构建调查分析[D];广西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343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34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