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仿拟成语的现象及影响
本文关键词:广告仿拟成语的现象及影响
【摘要】:广告的传达效果与语言的简略性具有正相关性。广告语中的成语妙用大体经过直接运用到仿拟成语两个阶段;仿拟成语大致分为音仿和义仿两种类型。仿拟成语不仅使广告语言形象生动、富于色彩,产生新鲜感和增强感染力,而且使传统文化更普及化,形成特殊的文化景观。广告语中仿拟成语也存在着误导青少年曲解成语本义、破坏了古典文字语言的纯洁性等负面作用,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并加以有效解决。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昌吉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 成语 广告语 广告 仿拟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激烈的市场竞争催生了商业广告的迅猛发展,在当代社会,广告已成为传播商品信息、反映企业文化与综合实力的重要载体。在广告的诸多形式中,语言广告(包括文字广告)因其能够清晰而明确地体现广告意图,较实物广告、标志广告和色彩广告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成语作为一种形式简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夕仁,李宇明;试析广告中双解成语变异[J];汉语学习;1997年01期
2 吴靖;;广告语言的突破:广告变异成语大观[J];新闻爱好者;2009年1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靖;;成语广告的修辞学诠释[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行梅;成语褒贬色彩的形成、变化与使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唐莉莉;汉语成语的文化观照[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晶莹;成语用词特点及演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向志敏;广告仿拟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5 国菁;广告语中词语的变异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2年
6 盛艳华;仿拟的认知语用阐释[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昌来;双解——一种出现在广告用语中的辞格[J];修辞学习;199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涛;;浅谈广告语对“成语”的青睐[J];阅读与写作;2006年09期
2 陈万银;;“成语新编”要不得[J];群言;1998年03期
3 孙雍长;漫议“换字广告”[J];语文建设;1995年06期
4 徐桂英;;广告语中成语旧词重组的认知语义学分析[J];考试周刊;2011年43期
5 姜颖;成语在广告语中翻新的修辞现象[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高慎盈;满纸荒唐言[J];咬文嚼字;1995年06期
7 刘涛;刘井军;;浅谈广告语对“成语”的青睐[J];语文学刊;2006年18期
8 郑育林;活用借代的成语广告颇风趣[J];秘书;1995年06期
9 包丽娜;;浅议飞白辞格在广告语中的运用[J];黑河学刊;2008年02期
10 叶景烈;广告语体中的仿拟格[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丛耘;;谈数词店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陈伟群;;汉语中有“鹿”字成语出处、比喻与示文[A];2011中国鹿业进展[C];2011年
3 周彩莲;;成语中的“一”[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4 林玉山;;编纂成语词典的一些问题——编写《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的一些体会[A];福建省辞书学会2003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胡可一;;请不要把它看作成语[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6 谢仁友;;论成语的区别特征[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7 杨翠兰;;基于语料统计的汉语成语语法功能研究[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谢春荣;;广告语制造修辞幻象的四种修辞手段[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冬青;曹炜;;论成语“望文生义”义入典应当缓行——兼与陈璧耀先生商榷[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贺琳;吕士楠;冯勇强;初敏;钱瑶;;汉语合成语料库的韵律层级标注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霞;基于商业噱头的谐音语当止[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赵永成;成语乱改成怪胎[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3 林发彦;集大成的成语辞典[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鲍飞立;小议成语“美轮美奂”语义及其他[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5 戴昭铭;同舟共济[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昆宝军;成语垃圾玷污语言文化[N];大众科技报;2002年
7 李栋臣;不要随意调动成语成分的位置[N];光明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祝晓风;既要用得对 还要用得好[N];中华读书报;2000年
9 杨刚华;成语误用的类型[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10 王們;关于成语的运用[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生;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宪丽;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唐代新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吴玉凤(Nareerat Watthanawelu);明清华南竹枝词民俗文化词语与熟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吴东海;傣语四音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徐睿渊;厦门方言一百多年来语音系统和词汇系统的演变[D];厦门大学;2008年
6 沈玮;论汉语俗语的文学图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新玲;词语搭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宋琳;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魏晋新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王萍;英汉短语结构受限搭配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陈宏俊;汉英隐喻脑机制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琴;基于自主—依存框架的中文广告语的仿拟认知机理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周琴;基于自主—依存框架的中文广告语的仿拟认知机理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周秦;英汉广告中仿拟语生成机制的认知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
4 周培培;论广告语体中的仿拟现象[D];河南大学;2012年
5 庄一鸣;商业领域仿名命名状况的社会语言学考察[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6 卢傲宇;论汉语广告中的仿拟[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桂群;广告语言的变异使用及其规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崔洪丽;修辞格在广告语中的运用与作用探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帅;《明朝那些事》的语言特色[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成平;常用成语演变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36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36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