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毛氏传疏》误解毛诗经传的训诂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诗毛氏传疏》误解毛诗经传的训诂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诗毛氏传疏》 《诗经》 毛传 注释书 “小学”与“经学”的关系
【摘要】:《诗毛氏传疏》是陈奂最重要的《诗经》研究著作,其撰写的根本目的是全面发明古文毛诗。尽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传疏》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但如果站在当今训诂学的立场上看,《传疏》仍然存在误解毛诗经传的不足。这些不足实质上是陈奂严重低估了注释书解释对象语义的复杂性及其解释的多样性。陈奂对于注释书训诂重要特点认识的不足,与他对"小学"与"经学"关系的片面化、简单化的理解密切相关,而他这种有问题的理解又集中体现了乾嘉学派对于注释书训诂的总体认识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剖析《传疏》误解经传的不足,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乾嘉学派的训诂成就有重大意义。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诗毛氏传疏》 《诗经》 毛传 注释书 “小学”与“经学”的关系
【分类号】:H13;G256
【正文快照】: 1引言陈奂是清代后期的著名学者,其一生的学术研究围绕古文学派的“毛诗”展开,形成了以《诗毛氏传疏》(以下简称“《传疏》”)为核心,包括《毛诗音》《毛诗说》《毛诗传义类》和《郑氏笺考征》等姊妹著作在内的、具有自身完整系统和鲜明个性特色的《诗经》研究体系。在整个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堂;;从“释比”的音译谈羌族释比经典中“神名”的英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沙宗元;;论汉字发展和规范的动态平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孙显元;;中共两大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命名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惠嘉;户晓辉;;论“兴”义的演变及其思维特点[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徐福坤;;从汉字的应用看汉字的性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孙良诚;;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和言语教学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孙良诚;;高职英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言语教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王兆春;;索绪尔符号学说与《墨经》“名实”论之比较[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莉;;索绪尔的语言观及任意性原则对外语学习的启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4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6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韩永进;;城市创新的结构与符号逻辑——城市创新经济结构体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路线图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黄荣生;;汉、英姓氏文化差异探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艳;施春宏;;外来词语义的汉语化机制及相关问题[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吴校华;;汉语象声词理据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蕾;中国高水平EFL学习者语言研究:程式语和语言创造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郭嘉;英语语调实验分析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一吟;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大众传播学解读[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王伟娜;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解晓旭;《常谈S堋芳捌涿袼子锘愫退子锎恃芯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范诗言;成语颜色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代龙;周文德;;《诗经》中的身体名词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7期
2 王冀艳;马香述;;对《诗经》叠韵联绵词的考察[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9期
3 王金芳;;《诗经》语气副词考察[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4期
4 谭德兴 ,朱月明;《诗经》中叠音与人物心理描写[J];修辞学习;2001年02期
5 靳海涛;;也说“复关”——兼论春秋庶人婚俗[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陈荣军;;《诗经》“贶”古义新证[J];语文知识;2010年02期
7 郭爱平;;试论《诗经》主谓变易句中“其”字的词性[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8 王志轩;;上博楚竹书《诗论》第八简“即”字考辨[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05期
9 郭小龙;;略论《诗经》中的“言”字[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回敬娴;;《诗经》叠音词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翌;;得体的修辞内涵与《诗经》“温柔敦厚”的传统[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2 黄斐;;《诗经》重言构词韵律浅探[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3 吴启坚;;周振甫《诗经译注》中器物训释疑义举隅[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玉良;;《诗经》翻译的两大难题[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吴姗姗;;关于《诗经·小雅·正月》“正月”的训诂问题[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林雅贞;章之文;;谈辞典编纂时应剔除文意训诂[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7 马景仑;;《广雅疏证》所涉“正反同词”现象成因探析[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范泊静;;训诂在词典释义中的应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宋均芬;;明本《诗辑》音注中的术语“韵”“协韵”“从韵”研究[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成丹;;试论当代写作文化的社会价值——以多维视野看当代写作的社会价值[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柳霞;《诗经》可以进行语内和语际翻译[N];光明日报;2009年
2 闫廷亮;古代“万岁”一词含义的演变[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孙莹;巧用重叠增文采[N];莱芜日报;2009年
4 云南日报社 李成生;彝文:与汉字同源的古老文字[N];云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侯月明;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西周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袁靖;庞德《诗经》译本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郝立新;《尔雅》同源词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山丽;《诗经》及其注疏若干语法现象比较[D];吉首大学;2010年
2 李小军;《诗经》变换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车艳妮;《诗经》中的形容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慧梅;《诗经》虚词浅析[D];安徽大学;2004年
5 罗庆云;《诗经》介词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童春华;《说文解字》引《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郭祖莲;《诗经》单音节同义形容词的辨析及词义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杨皎;《诗经》叠音词及其句法功能研究[D];宁夏大学;2005年
9 宋瑜;[D];浙江大学;2003年
10 刘亚洲;《诗经》“将”字的意义和用法初探[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46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46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