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锅饭吃十个人”与中动结构
本文关键词:“一锅饭吃十个人”与中动结构
更多相关文章: “一锅饭吃十个人” 中动结构 VoiceP Smuggling Approach
【摘要】:"中动结构"这一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国内外学者对之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Kratzer的VoiceP理论和Collins的Smuggling Approach论证汉语中以"一锅饭吃十个人"为代表的表示"容纳量——容纳方式——被容纳量"语义配置的构式也是中动结构。
【作者单位】: 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一锅饭吃十个人” 中动结构 VoiceP Smuggling Approach
【基金】:2012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汉英中动结构对比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2Q287)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中动结构是20世纪以来语言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学者们一方面通过将之与主动句、被动句、难易句等的比较,讨论其组成部分的基本特征;一方面从类型学角度,运用认知理论、空壳理论等研究其句法生成。本文在中动结构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Kratzer(1996年)VoiceP和C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陆俭明;;语言研究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英汉对比三例谈起[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曹宏;;中动句对动词形容词的选择限制及其理据[J];语言科学;2004年01期
3 余光武;司惠文;;汉语中间结构的界定——兼论“NP+V-起来+AP”句式的分化[J];语言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文忠;中动结构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姜红;;动结式中补语语义歧指现象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黄婉梅;表处所的“在Np”的语义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孙宜春;;“NP+V-起来+AP(VP)”句式的语义结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祝东平;高彦怡;;副词“就”的释义[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万龙;;方位词“前”的歧义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周小婕;;数词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满蕾;东北方言数字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俭明;;构式与意象图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顾阳;论元结构理论介绍[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3 顾阳;生成语法及词库中动词的一些特性[J];国外语言学;1996年03期
4 杨素英;从非宾格动词现象看语义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5 沈园;逻辑判断基本类型及其在语言中的反映[J];当代语言学;2000年03期
6 储泽祥,,刘精盛,龙国富,田辉,叶桂郴,郑贤章;汉语存在句的历时性考察[J];古汉语研究;1997年04期
7 罗瑞球;英语中动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高兴刚;英语中间结构辨析[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年07期
9 陆俭明;汉语句子的特点[J];汉语学习;1993年01期
10 苏丹洁;;试析“构式—语块”教学法——以存现句教学实验为例[J];汉语学习;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亚平;;汉语中动结构的界定及其与相似结构的区分[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5期
2 夏炎青;;英汉语中动结构的隐含施事对比分析[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徐艳;;英汉中动结构形式标记的对比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4 高见;;英汉语言中动结构基本特征之比较分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5 高秀雪;;再谈汉语中动结构的界定[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4期
6 杨芳芳;;英汉中动结构的对比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7 李炎燕;;英汉中动构式的认知视角[J];外语研究;2011年01期
8 冯荣荣;;中动结构的认知阐释[J];海外英语;2011年10期
9 何文忠;;中动构句选择限制的认知阐释[J];外语研究;2007年01期
10 沈阳;司马翎;;句法结构标记“给”与动词结构的衍生关系[J];中国语文;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文忠;中动结构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刘辰诞;结构和边界:语言表达式的认知基础[D];河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慧;英汉中动结构的认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蔡礼鸿;从句法分析的角度研究英汉中动结构[D];郑州大学;2011年
3 龚静;英汉中动结构的认知阐释及其在广告语篇中的应用[D];华侨大学;2012年
4 赵运明;英汉中动结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5 孟子;汉语“NP+V-起来+AP”结构探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孙丹娜;英汉中动句原型对比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王迪;“V_(感)+起来/上去”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范莹;中动结构的二语习得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赵雯;中动构式“NP+V起来+AP”的认知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10 吴锋文;现代汉语中动结构论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88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88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