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法的中级汉语写作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07-30 04:22
本文关键词:基于功能法的中级汉语写作课教学设计
【摘要】:汉语,可谓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之一;汉语写作,对于留学生来说,是一种更大的挑战。长久以来,汉语写作课让外国留学生望而生畏。一方面,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样用最贴切的语言来完成表达,写出来的句子与自己的想法往往南辕北辙;另一方面,即使是已经学过的词汇或句子,他们也可能不知道它所要表达的功能。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将自己的语言知识成功地转化成一种有效的书面表达,并且教会他们这种转化的方法与能力,值得老师深深地研究与思考。另外,汉语写作,归根结底是一种语言表达与交流,如果表达、交流变成教学过程的一种方法和手段,,那么,在写作完成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进行熟练地交际,实现目标与手段的完美结合。汉语写作课堂也可以成为运用交际活动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场所,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学习句式功能,对促进语言的书面输出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的研究是从功能法的角度,针对中级班的写作课进行了设计、实验与研究。笔者首先对功能法的相关理论做了相应的学习和研读,发现功能法的基本要义能够满足上文提到的写作要求;接着笔者通过实际的调查分析发现在济南大学中级班进行基于功能法的写作课是有必要性的;然后笔者根据《对外汉语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1]和《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长期进修教学大纲》[2],参照《体验汉语-写作教程》(中级1)[3],选取了一个学期的写作教学内容,并做了教学设计;之后笔者对本次设计在济南大学中级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实施,并做了相关的调查反馈。实践使本人体会到,运用功能法进行写作课教学能够有效地改善学生写作当中出现的问题,这次实践也为以后写作课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六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阐述相关文献资料,包括功能法在英语教学中的研究、功能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相关研究、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解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理论基础部分。概述本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功能法的特点、发展过程、原则和范围等。 第三章:调查分析部分。以济南大学中级班的外国留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了他们的汉语学习情况,尤其是汉语作文的学情,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 第四章:设计研究部分。针对调查结果和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笔者选取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整个学期的作文教学进行了总体设计和实施,由于篇幅有限,笔者仅就一次作文课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第五章:反馈部分。是对教学设计与实验的实施情况进行的调查反馈,包括上课学生的和听课老师的。 第六章:结语部分。本文的主要结论、不足和今后研究计划。
【关键词】:对外汉语 功能法 写作能力 汉语写作课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3
【目录】:
- 目录4-7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1-12
- 1.1.1 选题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2 文献综述12-18
- 1.2.1 功能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2-15
- 1.2.2 功能法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5-16
- 1.2.3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相关研究16-18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8-20
- 1.3.1 研究内容18-19
- 1.3.2 研究方法19-20
- 第二章 功能法及其相关理论20-28
- 2.1 功能法的产生及发展背景20-23
- 2.1.1 功能法产生的历史及其发展20-21
- 2.1.2 功能法在中国的发展21-23
- 2.2 什么是功能法23-24
- 2.3 功能立项的原则24-26
- 2.4 功能的范围26-28
- 第三章 在济南大学中级写作课中实施功能法的前端分析28-36
- 3.1 济南大学汉语教学的基本概况28-29
- 3.1.1 济南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和现状28-29
- 3.2 济南大学中级班留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29-36
- 3.2.1 调查对象及内容29
- 3.2.2 调查结果总结29-36
- 第四章 在济南大学中级写作课中实施功能法的总体设计和具体实施36-46
- 4.1 在济南大学中级写作课中实施功能法的总体设计36-41
- 4.1.1 教学目标36
- 4.1.2 教学对象36
- 4.1.3 教学内容36
- 4.1.4 教学方法36-37
- 4.1.5 教学计划37-40
- 4.1.6 教学反思40-41
- 4.2 具体教学案例41-46
- 第五章 教学实施结果和反馈分析46-55
- 5.1 学生课后调查与分析46-54
- 5.2 听课教师的反馈54-55
- 第六章 结语55-56
- 6.1 教学设计与实验的价值55
- 6.2 教学设计与实验的不足55-56
- 注释56-59
- 参考文献59-63
- 附录63-69
- 附录(一)63-65
- 附录(二)65-67
- 附录(三)67-69
- 致谢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莹;;谈“功能法”对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启示[J];才智;2010年12期
2 王晓雁;;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写作教学[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3 徐景亮;结构──功能法句型教学初探[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4 艾夫;功能法概述[J];国外外语教学;1980年03期
5 俞约法;功能法的纲领性文件——威尔金斯的《语法大纲、情境大纲和意念大纲》一文内容述要[J];国外外语教学;1980年03期
6 张宝霞;;英语教学法研究及对策[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Suzanne Salimbene;陈永捷;;功能法及其对学生评估的影响[J];国外外语教学;1983年04期
8 王平;;常用的英语教学法比较与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1年06期
9 张新力;口语课的功能教学法实践[J];渝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10 刘凤兴;;试论在英语教学中“功能法”的运用[J];大家;2010年10期
本文编号:592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92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