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甲骨文“之”字用法的再考察

发布时间:2017-08-02 17:34

  本文关键词:甲骨文“之”字用法的再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甲骨文 “之” 第三人称代词 助词


【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已著录的甲骨卜辞的穷尽性考察,佐以商周金文以及传世文献的例证,对殷商时期虚词"之"的用法进行了深入考察,发现:卜辞中"之"作第三人称代词尚处于萌芽状态,并未出现作主语的用法;"之"作助词的用法也已经在卜辞中出现。殷商时代是"之"字语法化的关键时期。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
【关键词】甲骨文 “之” 第三人称代词 助词
【分类号】:K877.1;H141
【正文快照】: 一甲骨文是中国汉字之元初,其考古价值显而易见,通过对甲骨文进行文字学、文化学、物理学、符号学、语言学等专业领域的研究,可以从多个方面破解中华文化之源,乃至上古时期中华先民的生产、生存、思维方式。甲骨文围绕着占卜事宜而实现了功能扩展,从而成为用于记录占卜结果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敏;“之”、“其”自指浅析[J];古汉语研究;1994年02期

2 刘瑞明;对“之”“其”第一、第二人称说的否定[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1期

3 毛毓松;“其”、“之”用作第一第二人称质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4 张显成;“马中的千里马”[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1年04期

5 张其昀;《尚书》“之”字论[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6 何天祥;;兰州方言里的第三人称代词[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7 黄伟嘉;甲金文中“在、于、自、从”四字介词用法的发展变化及其相互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8 赵增民;“教我如何不想她”趣谈[J];阅读与写作;2000年01期

9 邱斌;从《孟子》中“之”的分布看其语法功能的演变趋势[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苏天运;;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释“天”[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蒋仁萍;;古代汉语代词“之”的回指用法与语序的互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向光忠;;释“姓”与“氏”之文字构造与文化蕴涵[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刘百顺;叶雪萍;;客家方言词语源流考[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郭潇雅;甲骨学是一门世界性学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雷~ 碚;殷商甲骨文字i诵蜗祡q形⿻躉卵芯縖D];西南大学;2013年

2 崎川隆;宾组甲骨文字体分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邱明波;动词的指向对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和反身代词的句内回指的制约[D];复旦大学;2011年

4 刘海琴;殷墟甲骨祭祀卜辞中“伐”之词性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管志斌;语篇互文形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白俊,

本文编号:610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10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f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