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轭式搭配生成机制的认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7 20:13

  本文关键词:轭式搭配生成机制的认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心智哲学 意向性 物理属性 心理属性 心物随附性


【摘要】:轭式搭配是一种在文学中使用的语言现象。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其独特的词汇搭配以及其产生的美学效果吸引了许多国内国外学者的关注。早期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轭式搭配的定义、分类、美学功能以及翻译技巧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描写和分析。近年来,当代语言学家尤其是语义学家、语用学家、认知语言学家等采用相应的理论对轭式搭配的研究做出新的解释,为将来轭式搭配的研究提供大量的理论基础。但是,纵观语言学对轭式搭配的研究,,从认知视角对轭式搭配的研究非常有限,尤其从心智哲学角度进行的研究仍然是空白。因此,很有必要从心智哲学的视角对轭式搭配的生成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 心智哲学与语言哲学同源,是关于身心关系的哲学。但是与语言哲学不同,心智哲学将语言活动看成心智的反应,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探索心智的本质和工作机制。反过来,心智工作特点、机制和规律也可以用于语言的研究,因为语言的运用必定涉及人的主观经验、涉身、意识、情感等因素,而这些因素最终要追究到人的身心关系。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旨在前人对轭式搭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徐盛桓关于心智哲学同语言研究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将他建构的理论模型作为指导理论框架,采用定性的方法,建构新的理论框架,并配以“轭式搭配程序分析图”,对隐喻式轭式搭配和转喻式轭式搭配的生成机制进行描摹.据初步观察,其生成主要涉及的心智因素包括意向性、心理属性、心物随附性和心理涌现性等方面。 本文有五章,其中第一章为引言,主要包括选题动机、研究目标、方法论,语料来源以及论文结构安排;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回顾了以往从各个角度对轭式搭配的研究,并指出这些研究的不足;第三章借助心智哲学中与语言有关的概念建立本文的理论框架。首先对心智哲学做了总体介绍,并探讨其与语言研究之间的关系,然后在心智哲学框架下,建立统一的理论模型;第四章阐述该理论模型在轭式搭配中的运用,详细分析了隐喻式轭式搭配和转喻式轭式搭配生成机制以说明该理论框架的有效性;第五章为该论文的主要发现,不足以及建议。 本研究表明,轭式搭配生成是从意向性开始,意向性包括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在语言表达中,人们对所感知的东西的选择和对感知后得到的感受,都是以意向性为向导。事物的属性包括物理属性和心理属性。心理属性依赖于物理属性,但由于心对身具有随附性,心理属性又受到自由意志的束缚。正是事物的心理属性决定人们选择何种表达的方式。轭式搭配的生成其实是将物理事件的感官意向通过以格式塔转换为基础的联想和想象而涌现出来的反思扩展意识转写成语言符号表达式的过程。
【关键词】:心智哲学 意向性 物理属性 心理属性 心物随附性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0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Acknowledgements8-11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16
  • 1.1 Motivation of the Study11-13
  • 1.2 Objectives of the Study13
  • 1.3 Methodology and Data Collection13-14
  • 1.4 Layout of the Study14-16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6-26
  • 2.1 Introduction16
  • 2.2 Zeugma Revisited16-21
  • 2.2.1 The Definition of Zeugma16-18
  • 2.2.2 The Rhe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Zeugma18-19
  • 2.2.3 The Classification of Zeugma19-21
  • 2.3 Previous studies on Zeugma21-24
  • 2.3.1 Syntactic Studies on Zeugma21-22
  • 2.3.2 Semantic Studies on Zeugma22
  • 2.3.3 Pragmatic Studies on Zeugma22-23
  • 2.3.4 Cognitive Studies on Zeugma23-24
  • 2.4 Summary24-26
  • Chapter Three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26-62
  • 3.1 Introduction26
  • 3.2 Philosophy of Mind26-33
  • 3.2.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of Mind26-28
  • 3.2.2 Philosophy of Mind and Linguistic Study28-33
  • 3.3 Useful Concepts of Philosophy of Mind33-47
  • 3.3.1 Intentionality33-38
  • 3.3.2 Property Dualism38-45
  • 3.3.4 Supervenience45-47
  • 3.4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Unified Theoretical Framework Based on Philosophy of Mind47-61
  • 3.4.1 The Pre-language Phase49-58
  • 3.4.2 The Language Phase58-59
  • 3.4.3 Description of the Unified Theoretical Framework59-61
  • 3.5 Summary61-62
  • Chapter Four The Analysis of the New Model to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Zeugma62-71
  • 4.1 Introduction62
  • 4.2 Analysis of Metaphorical Zeugma62-66
  • 4.3 Analysis of Metonymical Zeugma66-70
  • 4.4 Summary70-71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71-75
  • 5.1 Summery of Study71
  • 5.2 Major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71-72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72-75
  • References75-79
  • Dictionaries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盛桓;;心智哲学与认知语言学创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陈友勋;;轭式搭配的认知理据[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张传彪;轭式搭配的语义特征及其汉译处理[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4 杨玲;论zeugma[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徐盛桓;;语言研究的心智哲学视角——“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之五[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周燕琳;浅析ZEUGMA的句式结构及其翻译[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蔡曙山;;人类心智探秘的哲学之路——试论从语言哲学到心智哲学的发展[J];晋阳学刊;2010年03期

8 张寅;;浅析英语中的轭式搭配及其功能[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6期

9 韦琴红;英汉轭式搭配的结构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牛保义;;自主/依存联结:英语轭式搭配的认知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本文编号:636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36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9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