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传统译论几个问题的再思考
本文关键词:对中国传统译论几个问题的再思考
【摘要】:现代翻译理论的建构及翻译学学科的建设离不开传统翻译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而当前对传统译论及其继承问题的研究仍远远不够。就中国传统译论的几个基本问题,即概念与(时间)划界、内容与体系、优势与问题等重新展开思考,在前辈时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从而为我国的译学建设提供一些思路与建议。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译论 传统译论界定 翻译理论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对外宣传与翻译——外宣翻译的历时性研究”(11YJC740047)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0.引言现代翻译理论的建构及翻译学学科的建设离不开传统译论的继承与发展,事实上,没有对传统翻译理论的传承和创新,现代译论就不可能真正建设起来,翻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发展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穆雷指出:“中国当代翻译理论的发展必须以中国的传统译论为基础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自俭;我对当前译学问题讨论的看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6期
2 张思洁;;中国传统译论范畴及其体系略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5期
3 刘重德;关于建立翻译学的一些看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4 辜正坤;当代翻译学建构理路略论──《文学翻译学》序[J];中国翻译;2001年01期
5 朱志瑜;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神化说”(前期)[J];中国翻译;2001年02期
6 王宏印,刘士聪;中国传统译论经典的现代诠释——作为建立翻译学的一种努力[J];中国翻译;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莲年;语言的特殊性与口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程永生;描写与交际——我国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两大主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杨京宁,王琪;汉语新词新语词源探析及英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李可胜;语义—功能的翻译教学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李志英;异化、归化的理据与层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冯锦;;翻译教学中的文化对比[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陈琳;;原文聚焦与译文选词——《红楼梦》文学翻译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9 冯成一;适度异化与文化交流[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10 郑玲;从目的论看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输——兼评《京华烟云》中的翻译策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珑;;网格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编译《虬髯客传》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亚丽;;翻译与文化的融合[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3 张志;;浅谈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的作用[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江艺;;神似种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Unicorn and Dragon-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士焯;;论译者的写作能力培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郑惠瑛;;曲径通“幽”——幽默翻译的障碍及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李明栋;;从一首古诗的翻译看功能翻译理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于兰;;中西文化浸润下的英译本《围城》——从小说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分析英译本[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齐伟钧;终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世超;当今翻译教学状况与优化策略[D];河北大学;2009年
2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3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平;论重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朱姗姗;形神兼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孙瑞;朱生豪翻译风格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陈玉大;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与政论文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李曼;林语堂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自俭;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转化问题[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吴哲辉;悖论思维与科学发展[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刘英凯;论中国译论的潜科学现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1期
4 杨晓荣;略谈我国翻译研究中为什么没有流派[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2期
5 谭载喜;中西译论的相异性[J];中国翻译;2000年01期
6 杨自俭;对译学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新认识[J];中国翻译;2000年05期
7 辜正坤;当代翻译学建构理路略论──《文学翻译学》序[J];中国翻译;2001年01期
8 王宏印,刘士聪;中国传统译论经典的现代诠释——作为建立翻译学的一种努力[J];中国翻译;2002年02期
9 谭载喜;翻译学必须重视中西译论比较研究[J];中国翻译;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农;;马建忠翻译观的历史命运:基于系统观的解读[J];东岳论丛;2007年06期
2 任丽君;;从西方翻译美学谈中国译论美学的发展方向[J];作家;2011年12期
3 杜晓军;;浅议“信,达,雅”在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中的地位[J];价值工程;2011年19期
4 Eugene A.Nida;Approaches to Translating in the Western World[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4年02期
5 Н.Л.Шадрин;李维琦;;对比修辞学与翻译理论[J];当代语言学;1984年02期
6 王振东;信息与翻译[J];外语教学;1986年03期
7 蔡毅;《国外语言学中的翻译理论问题》——西方十二位语言学家谈翻译[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年04期
8 迮卫;;译作风格的确立[J];读书;1988年03期
9 杨书;全国首届青年翻译理论研讨会暨出版交流会在西安举行[J];中国科技翻译;1989年03期
10 穆雷;评卡特福德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J];外语教学;199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显斌;;韦努蒂翻译理论的局限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吴春兰;李晓燕;;译学“特色派”与研究生翻译理论教学[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丽君;;纽马克翻译理论在汉英外事翻译中的运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4 李芦笛;;中国古典诗歌中文化意象的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林克难;;翻译理论教学:母论与系统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徐保华;;类型化:从张洁作品英译看第三世界女性经验外译过程中的流失[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志;;浅谈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的作用[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周黎;;析交际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的文化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大,
本文编号:638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38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