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声的特征和轻声词的规范原则
本文关键词:轻声的特征和轻声词的规范原则
【摘要】:本文指出轻声的基本特征是听起来轻,轻的根本原因是音长短,而稳固地失去原字调是轻声区别于一般轻读的区别性特征;但因许多轻声的非功能性和方音的影响等原因,不少轻声可轻读也可重读。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轻声词规范的三条原则,即严守轻声的特征;区分轻声与轻音;设立"可轻声"。要研制出一个大的轻声词汇表作为高级标准,但可针对不同对象要求掌握不同数量的轻声词。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
【关键词】: 轻声 轻音 规范原则
【基金】:董琨先生主持的中国社科院2004年院重点A类课题“汉语语音与拼音标准的研究与制定”的资助
【分类号】:H102
【正文快照】: 一引言有关轻声词规范的文献已有不少。有规范型词典、轻声词汇编,也有不少专著、论文。规范型词典,主要有《国语辞典》《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轻声词汇编,主要有张洵如编的《北京话轻声词汇》(中华书局,1956)、普通话语音研究班编的《普通话轻声词汇编》朱宏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继伦,王嘉龄;关于轻声的界定[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2 林茂灿 ,颜景助;北京话轻声的声学性质[J];方言;1980年03期
3 颜景助;林茂灿;;北京话三字组重音的声学表现[J];方言;1988年03期
4 杨顺安;;北京话多音节组合韵律特性的实验研究[J];方言;1992年02期
5 徐世荣;;汉语词句中音节的长度与强度的伴随性[J];世界汉语教学;1988年04期
6 宋欣桥;普通话轻声词规范的语音依据[J];语文建设;1990年05期
7 史定国;普通话中必读的轻声词[J];语文建设;1992年06期
8 赵新,马贝加;试论普通话的轻声词[J];语文研究;2005年02期
9 曹剑芬;;连读变调与轻重对立[J];中国语文;1995年04期
10 魏钢强;;北京话的轻声和轻音及普通话汉语拼音的注音[J];中国语文;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泰;《醒世姻缘传》注释商榷[J];蒲松龄研究;2000年02期
2 张小燕;普通话上声变调与轻声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李慧敏;江淮官话的归属与特征研究概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许海棠;;“妻子”称谓考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5 张德新;;论沈兼士的文字起源说对中国文字学的贡献[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6 张卫东;论19世纪中外文化交往中的汉语教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曾常年;动词重叠式中动词的语义虚化与发音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8 伍铁平;不要玷污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维护语言文字科学的尊严——评《汉字哲学初探》[J];北方论丛;2002年02期
9 徐晶;黑龙江方音方言辨正[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4期
10 李斌;李英姿;;高师生学习普通话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雅;卢颖超;许小颖;陶建华;;连续语流中韵律层级和调型组合对重音感知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2 卢颖超;李雅;陶建华;许小颖;;连续语流中重音标注和大规模重音语料库建设[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3 贾媛;;普通话同音异构两音组重音类型辨析[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4 李雅;卢颖超;许小颖;陶建华;;连续语流中韵律层级和调型组合对重音感知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5 卢颖超;李雅;陶建华;许小颖;;连续语流中重音标注和大规模重音语料库建设[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6 贾媛;;普通话同音异构两音组重音类型辨析[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7 谢仁友;;辞书中标注轻声时应注意的三个问题[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8 银沛月;;成都口音普通话“去声+去声”双音节词重音研究之简介[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王煜刚;于水源;谷洁平;;轻声知觉中时长和声调的作用[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李雅;卢颖超;许小颖;陶建华;;连续语流中韵律层级和调型组合对重音感知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辉;汉语借词音系学[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云靖;北京话音节发音的时间结构[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凤杰;汉英对比韵律系学中的若干问题[D];南开大学;2010年
4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国权;清代金文研究}湂諿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雪松;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原理与形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媛;陕西关中西府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乌吉斯古冷;蒙古语标准音朗读语句语调的起伏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沈世s,
本文编号:639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39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