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七音谱》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9 06:19

  本文关键词:《七音谱》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七音谱 高密方言 等韵图 反切


【摘要】:《七音谱》是清末至民国年间高密人张祥晋的一部综合性语音学著作,其内容既涵盖了今音和等韵,也记录了部分方言及儿化等语料,既有论说,也有韵图。 作者张祥晋的治学道路一直苦无师承,对许多音学问题似懂非懂,因此干脆“置等韵字母不观,而专求诸吾口之喉、牙、舌、齿、唇”,在关注现实语音的基础上,创建了自己的语音系统及一整套音学理论,也因此保留了许多珍贵的语料,在等韵图的编排和反切方法上有诸多值得关注的创新之处。 本文对《七音谱》的研究包括其语音系统、等韵图的创制和反切思想等几个方面。绪论部分着重介绍了《七音谱》的成书情况、作者的治学道路以及《七音谱》的主要内容。第一章主要研究其语音系统,首先根据作者的音韵学思想等情况确定《七音谱》主要反映的是清末至民国年间的高密方言,然后根据作者对四十音模、十三韵样和四声的描述及现代高密方言,总结出了声韵调系统的27个声母、37个韵母及4个声调,并分别进行了音值拟测。第二章关注等韵图,详细分析了《四十音模统韵总图》、《四十音模切韵分图》和《十三韵样反音提纲图》三类韵图各自承担的功能,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格式、体例等方面创新。第三章是对其反切思想的述评,综合各方理论,认为《七音谱》关于反切起源的理论不完全正确,反切的起源早于三国时期的孙炎,西域传入的梵文对其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然后介绍《七音谱》的反切方法,可以看出作者对反切方法的革新较为彻底,凸显了反切的注音功能本质,但是依然不能力挽狂澜,难抵拼音带来的冲击。
【关键词】:七音谱 高密方言 等韵图 反切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14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0
  • 绪论10-16
  • 第一节 《七音谱》简介10-13
  • 一、《七音谱》成书及作者简介10-11
  • 二、《七音谱》主要内容及版本11-13
  • 第二节 前人研究综述13-15
  • 第三节 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15-16
  • 第一章 《七音谱》的语音系统16-33
  • 第一节 张祥晋的语音学观点与《七音谱》的音系性质16-19
  • 第二节 《七音谱》的声母系统19-26
  • 一、七音与十一音19-21
  • 二、四十四音位、四十音模与开合六十四切21-25
  • 三、声母系统的拟音25-26
  • 第三节 《七音谱》的韵母系统26-31
  • 一、十三韵样27-29
  • 二、韵母系统的拟音29-31
  • 第四节 《七音谱》的声调系统31-33
  • 第二章 《七音谱》的韵图33-47
  • 第一节 《四十音模统韵总图》33-42
  • 一、《四十四音位四十音模统韵大略图》33-39
  • 二、《四十四音位四十音模开合切韵详总图》39-40
  • 三、《四十音模统韵总图》的特征研究40-42
  • 第二节 《四十音模切韵分图》和《十三韵样反音提纲图》42-47
  • 一、《四十音模切韵分图》42-45
  • 二、《十三韵样反音图》45-47
  • 第三章 《七音谱》的反切思想47-55
  • 第一节 关于反切起源47-51
  • 第二节 《七音谱》对反切的改进51-55
  • 附录55-72
  • 参考文献72-74
  • 致谢74-75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树铮;;胶辽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2007年04期

2 张鸿魁;;《十五音》与《韵略新抄》的传承关系[J];古汉语研究;2007年02期

3 张渭毅;;论反切起源问题[J];菏泽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山东高密方言声韵调系统调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2期

5 董绍克;;谈《聊斋俚曲集》“日”母的音值及演变[J];中国语文;2005年04期

6 张树铮;清代山东方言中古入声的演变[J];语言研究;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643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43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9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