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转折连词的习得考察及教学

发布时间:2017-08-09 11:11

  本文关键词:转折连词的习得考察及教学


  更多相关文章: 转折连词 习得情况 教学


【摘要】:现代汉语转折连词由于意义的抽象,且使用频率很高,一直都是二语学习者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通过语料分析、定量对比等研究方法,对现代汉语转折连词的输出情况和偏误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转折连词的习得情况,并根据偏误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意义及价值、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并对本文所使用的语料做出说明。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包括对转折连词本体研究的综述、转折连词的习得研究综述。第二章,转折连词的意义和用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思考,对转折连词进行定义和再分类。主要把转折连词分为表示转折的重转类和表示补充限制的轻转类。在转折连词的意义和用法上,主要在参考三部权威词典释义的基础上,从语义上、句法上和语用上对各转折连词的用法进行梳理和总结。第三章,转折连词的输出情况考察。本章首先统计了转折连词中介语的输出频次,再结合本族语语料中转折连词的输出频次进行定量对比分析。按照转折连词的重转类和轻转类分类,对比分析了中介语和本族语中转折连词的输出情况。最后得出了从输出角度出发的转折连词习得结果。第四章,转折连词的偏误情况考察。统计各转折连词的偏误情况。按照偏误类型进行分类及各分类下偏误率的计算,得出偏误角度下的转折连词习得情况。结合输出情况和偏误情况,总结转折连词总体的习得情况。第五章,在考察两部代表性教材的基础上,对转折连词的偏误原因进行探析。并根据偏误原因和教材中词汇和语言点安排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第六章,结语。结语部分主要是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总结,指出本文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关键词】:转折连词 习得情况 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第一章 绪论7-12
  • 1.1 选题的意义和价值7
  • 1.2 研究的对象和范围7-8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8
  • 1.4 语料说明8-9
  • 1.5 相关文献综述9-12
  • 1.5.1 转折连词的本体研究综述9-10
  • 1.5.1.1 转折连词共时比较研究9
  • 1.5.1.2 转折连词个例历时研究9-10
  • 1.5.2 转折连词的习得研究综述10-12
  • 第二章 转折连词的意义和用法12-18
  • 2.1 “但”、“但是”的意义和用法13-14
  • 2.2 “可”、“可是”的意义和用法14-15
  • 2.3 “然而”的意义和用法15-16
  • 2.4 “不过”的意义和用法16-17
  • 2.5 “只是”的意义和用法17-18
  • 第三章 转折连词的输出情况考察18-27
  • 3.1 转折连词的输出情况18-22
  • 3.1.1 “但”、“但是”的输出情况18-19
  • 3.1.1.1 “但”的输出情况18-19
  • 3.1.1.2 “但是”的输出情况19
  • 3.1.2 “可”、“可是”的输出情况19-20
  • 3.1.2.1 “可”的输出情况19-20
  • 3.1.2.2 “可是”的输出情况20
  • 3.1.3 “然而”的输出情况20
  • 3.1.4 “不过”的输出情况20-21
  • 3.1.5 “只是”的输出情况21-22
  • 3.2 输出情况考察22-27
  • 3.2.1 转折连词整体输出情况考察22-23
  • 3.2.2 转折连词分类输出情况考察23-25
  • 3.2.3 转折连词输出情况分析25-27
  • 第四章 转折连词的偏误情况考察27-42
  • 4.1 “但”、“但是”的偏误情况分析28-31
  • 4.1.1 “但”的偏误情况分析28-29
  • 4.1.2 “但是”的偏误情况分析29-31
  • 4.2 “可”、“可是”的偏误情况分析31-34
  • 4.2.1 “可”的偏误情况分析31-32
  • 4.2.2 “可是”的偏误情况分析32-34
  • 4.3 “然而”的偏误情况分析34-35
  • 4.4 “不过”的偏误情况分析35-36
  • 4.5 “只是”的偏误情况分析36-37
  • 4.6 转折连词偏误情况考察37-39
  • 4.7 转折连词习得情况小结39-42
  • 第五章 偏误原因分析及相关教学建议42-49
  • 5.1 转折连词偏误原因探析42-47
  • 5.1.1 语言迁移42-44
  • 5.1.1.1 母语迁移42-43
  • 5.1.1.2 目的语迁移43-44
  • 5.1.1.3 学习策略44
  • 5.1.2 目的语语法知识44-47
  • 5.1.2.1 语义混淆44-45
  • 5.1.2.2 连词混淆45-47
  • 5.2 转折连词教学建议47-49
  • 5.2.1 加强语义教学47
  • 5.2.2 转折连词教学重点及教学顺序安排47-48
  • 5.2.3 教材中词汇英文翻译48-49
  • 第六章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后记53-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凌;;虚词“而”释义讨论——兼谈古汉语虚词词典编纂中的问题[J];辞书研究;2010年06期

2 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3 姚小鹏;;副词“可是”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J];汉语学习;2007年03期

4 王岩;;表示转折关系的“不过”和“就是”[J];汉语学习;2007年05期

5 许菊;标记性与母语迁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高顺全;;多义副词“还”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02期

7 薛秋宁;;连词“不过”、“但是”的异同及教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7期

8 袁雪梅;;转折连词“然”和“然而”的形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裘燮君;连词“而”语法功能试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秦晓晴;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J];外语教学;1996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甄洲;对外汉语教学中转折连词“不过”的偏误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44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44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6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