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德以明理,学以精工”英语译文征集启事

发布时间:2017-08-10 12:19

  本文关键词:“德以明理,学以精工”英语译文征集启事


  更多相关文章: 明理 精工 校训 客观真理 治学严谨 理工大学 造福人类 英语译文 内涵 道德


【摘要】:正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以校本部确定的校训"德以明理,学以精工"为校训。其内涵是:"德以明理",是指道德高尚,达到以探索客观真理作为己任之境界;"学以精工",是指治学严谨,实现以掌握精深学术造福人类之理想。现征集其英译文。
【关键词】明理 精工 校训 客观真理 治学严谨 理工大学 造福人类 英语译文 内涵 道德
【分类号】:+
【正文快照】: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以校本部确定的校训“德以明理,学以精工”为校训。其内涵是:“德以明理”,是指道德高尚,达到以探索客观真理作为己任之境界;“学以精工”,是指治学严谨,实现以掌握精深学术造福人类之理想。现征集其英译文。译文要求:语言优美贴切,体现校训内涵,注重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庆华;;校训中的非主谓句研究[J];文教资料;2007年34期

2 ;长沙理工大学孔子学院揭牌[J];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9年02期

3 谭书旺;;“取则行远”别解——兼与王蒙先生商榷[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1期

4 周抗;;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例证[J];辞书研究;1979年01期

5 王佳轶;;且诵且吟,明理立根[J];中文自修;2006年09期

6 赵良骅;;入境、激情、明理——浅谈诗歌意境教学[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中学专辑);2006年04期

7 博彦;;在这里,彼此亲密接触[J];今日辽宁;2010年05期

8 唐工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学导读[J];语文教学通讯;1985年02期

9 ;第六届大赛重要公示[J];美文(少年散文);2007年03期

10 宋永培;;从训诂学论及中国古代学术的根本传统(下)[J];中文自学指导;199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谭慧敏;左飚;;词汇语义、认知心理与社会文化—由同志的词义演变调查所引发的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香港拼音优化教学促进会简介[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3 曹艳梅;;从Shannon & Moles的交际理论看语言交际中的冗余性[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丁素萍;;交际中的文化潜势与扬长避短的应对策略[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李霄鹏;;恭维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忻捷;;浅析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信息[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印松霞;;试论巴赫金对话理论在旅游广告语域中的运用[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庄严;;广告语境中的文化解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岚 实习生 刘冰;新加坡:“讲华语,,Cool!”[N];东方早报;2005年

2 记者 李启昌 吴晓燕 杨昕雨;云师大200名青年志愿者活跃泰国搭建“汉语桥”[N];云南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张金江;西班牙:学中文热情让人感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4 朱金山;曾经满口“地瓜腔” 如今不懂莆仙话[N];湄洲日报;2008年

5 记者 岳霞 实习生 成名佳;战火废墟中创办孔子学院[N];长沙晚报;2010年

6 利比里亚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段胜峰;遥远的非洲响起汉语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7 文枫;打开语言的窗口[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魏颖 通讯员 崔晶玉;耀华,校园无边界[N];天津教育报;2010年

9 记者 江迪;14名委员联名建言汉字文化保护与开发[N];人民政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云霞;语言在国际交往中的经济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瑞;论校训翻译[D];重庆大学;2010年

2 刘智慧;基于语料研究儿向语输入的句型特征[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3 李芳芳;汉语英语声调语调对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王玉红;以《庄子》为语料的概念隐喻认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彭姿;基于乖戾理论的言语幽默的全新模式[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6 王辉;从认知心理的角度论译者主体性[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车静;汉语“给”与英语“give”语法化的对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张静;大学生校园常用称谓初探[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薄丽丽;上海街道名称的文化内涵与语言特点[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艳平;中英语用差异和语用失误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50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50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c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