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V胜”“V败”类词语相关的不对称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1 19:07
本文关键词:跟“V胜”“V败”类词语相关的不对称现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动结式 V胜 V败 不对称 概念结构 理想化认知模型
【摘要】:动结式历来是汉语中比较受关注的语法问题,在汉语语法中占有重要地位。“V胜”、“V败”类词语是动结式中较为特殊的一类,会产生很多有意思的现象。本文主要从句法、语义等方面对这两类词存在的多种不对称现象进行考察。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所采用的理论方法,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主要概念的界定,前人对于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等方面。 第二章从使用频率高低、动词与“胜”“败”的组配、形成句法结构、形成语法格局和及物性强弱等多方面对汉语中“V胜”、“V败”类词语不对称的现象进行详细的句法描写。 第三章从语义角度对“V胜”、“V败”类词语义项分布的对称与不对称、语义指向不对称、与“V胜”、“V败”类词语义相关词语的不对称的比较和与一般动结式语义特点的不同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第四章为个案研究,即以“战胜”、“战败”为例,分析“V胜”、“V败”类词语词汇化历程和程度的不对称,进一步解释两类词语之间及物性强弱的不对称,实际上本章也是为第二章服务的。 第五章主要运用认知语法理论中的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句法象似性理论、移情理论和概念结构理论对“V胜”、“V败”类词语句法语义的不对称表现进行认知解释。 第六章为本文的结语,将对于本文的主要结论进行梳理,并对本文没有能力或篇幅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说明,希望能够在主要结论的基础上揭示一些具有普遍性或系统性的问题。
【关键词】:动结式 V胜 V败 不对称 概念结构 理想化认知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1.1. 前人时贤研究概况10-19
- 1.1.1. 动结式研究概述10-18
- 1.1.1.1. 动结式的界定及其分类10-11
- 1.1.1.2. 动结式的判定标准11-12
- 1.1.1.3. 动结式的结构核心研究12-13
- 1.1.1.4. 动结式的语义研究13-16
- 1.1.1.5. 动结式构成的句式研究16-17
- 1.1.1.6. 动结式配价问题研究17-18
- 1.1.2. “胜败”类词语的研究现状18-19
- 1.2. 选题意义19-21
- 1.3. 本文的研究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21-22
- 1.3.1. 研究理论和方法21
- 1.3.2. 语料来源21-22
- 第二章 “V胜”、“V败”类词语不对称的句法表现22-38
- 2.1. “V胜”、“V败”类词语的对比分析22-32
- 2.1.1. “V胜”、“V败”类词语使用频率的不对称22-23
- 2.1.2. 动词与“胜”、“败”组配的不对称23-24
- 2.1.3. “V胜”、“V败”类词语形成语法格局的对称与不对称24-28
- 2.1.3.1. “V胜”类词语形成的语法格局25-26
- 2.1.3.2. “V败”类词语形成的语法格局26-28
- 2.1.4. “V胜”、“V败”类词语进入句式的不对称28-32
- 2.1.4.1. “把”字句28-29
- 2.1.4.2. “被”字句29-30
- 2.1.4.3. 受事主语句30-32
- 2.2. “V胜”、“V败”及物性强弱的不对称分析32-36
- 2.2.1. “V胜”、“V败”与典型体标记结合情况统计分析33-34
- 2.2.2. “V胜”、“V败”类词语省略“V”后充当谓语的对比分析34-35
- 2.2.3. “V胜”、“V败”类词语在“把/被”字句中的表现35-36
- 2.3. 本章小结36-38
- 第三章 “V胜”、“V败”类词语不对称的语义分析38-51
- 3.0. 引言38
- 3.1. “V胜”、“V败”类词语义项分布的对称与不对称38-40
- 3.2. “V胜”、“V败”类词语的语义指向不对称40-43
- 3.2.1. “V胜”类词语的语义指向40-42
- 3.2.2. “V败”类词语的语义指向42-43
- 3.3. 与“V胜”、“V败”类词语义相关词语的不对称考察43-47
- 3.3.1. “大胜”与“大败”44-45
- 3.3.1.1. 使用频率44
- 3.3.1.2. 进入句式44-45
- 3.3.2. “完胜”与“完败”45-46
- 3.3.2.1. 使用频率45
- 3.3.2.2. 进入句式45-46
- 3.3.3. “险胜”与“险败”46-47
- 3.3.3.1. 使用频率46
- 3.3.3.2. 进入句式46-47
- 3.4. “V胜”、“V败”类词语与一般动结式的差异分析47-50
- 3.5. 本章小结50-51
- 第四章 “ V 胜”、“ V 败”类词语词汇化历程及程度的不对称——以“战胜”、“战败”为例51-64
- 4.0. 引言51
- 4.1. “战胜”的词汇化历程51-57
- 4.1.1. “胜”单独使用时期51-52
- 4.1.2. “战”、“胜”充当两分句谓语的出现52-53
- 4.1.3. “战+胜”连动结构的出现53-56
- 4.1.3.1. 有标记连动结构54
- 4.1.3.2. 无标记连动结构54-56
- 4.1.4. 动结式复合词的形成56-57
- 4.2. “战败”的词汇化历程57-61
- 4.2.1. “败”单独使用时期57-58
- 4.2.2. “战”、“败”充当两分句谓语的出现58-59
- 4.2.3. “战+败”连动结构的出现59-60
- 4.2.4. 动结式复合词的形成60-61
- 4.3. “战胜”、“战败”词汇化程度的不对称61-63
- 4.3.1. 使用频率61-62
- 4.3.2. 补语语义指向、概念距离与词汇化程度62-63
- 4.4. 本章小结63-64
- 第五章 “V胜”、“V败”类词语不对称的认知解释64-80
- 5.1. 理想化认知模型的语义范围64-67
- 5.1.1. 理想化认知模型(ICM)64-65
- 5.1.2. “V胜”类词语的理想化认知模型65
- 5.1.3. “V败”类词语的理想化认知模型65-67
- 5.2. 句法象似动因67-68
- 5.3. 句子的主观性与移情倾向68-72
- 5.3.1. “V胜”类词语句子的主观性与移情倾向分析68-71
- 5.3.2. “V败”类词语句子的主观性与移情倾向分析71-72
- 5.4. 概念结构系统理论72-78
- 5.5. 本章小结78-80
- 第六章 结语80-82
- 参考文献82-89
- 致谢89-9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2 石定栩,胡建华;“被”的句法地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3 吴福祥;汉语体标记“了、着”为什么不能强制性使用[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4 钟明立;;汉语“胜-败”义语义场的历时演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陆俭明;;有关被动句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报;2004年02期
6 张全生;王宇轩;;述结式致使语义范畴[J];汉语学报;2008年02期
7 陆俭明;“VA了”述补结构语义分析[J];汉语学习;1990年01期
8 马真,陆俭明;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一)[J];汉语学习;1997年01期
9 马庆株;结合语义表达的语法研究[J];汉语学习;2000年02期
10 李小荣;对述结式带宾语功能的考察[J];汉语学习;1994年05期
本文编号:657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57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