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口语韵律早期控制加工的脑机制
本文关键词:汉语口语韵律早期控制加工的脑机制
【摘要】: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汉语词汇的语义信息既负载在音段信息上,也负载在超音段信息上,而且音段信息与超音段信息之间只存在很小的共变性。与书面语不同,口语包含丰富的韵律信息,是更为普遍的言语表达形式。作为韵律信息的重要表现形式,口语韵律主要指口语中与词汇声调和语调相联系的言语音高模式。在汉语中,不同的声调和语调可以由言语音高信息的变化来表示,不同的言语结构水平也可以体现音高信息的变化,不论是音节水平还是句子水平。 本研究针对汉语的声调语言特点,,通过ERP方法和主动Oddball范式考察在单字词和三字句中,声调(二声、四声)和语调(陈述、疑问)在早期控制加工中的作用、时间进程及大脑激活模式,关注并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MMN成分的波幅、潜伏期和发生源。实验采用主动Oddball范式,一共有二声-改变语调、四声-改变语调、陈述-改变声调、疑问-改变声调四种实验条件,每种实验条件都包含两种刺激,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呈现概率分别为80%和20%。二声陈述、二声疑问、四声陈述、四声疑问对应的刺激材料分别作为四个实验条件的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要求被试辨别两种刺激并按键反应。结果发现:(1)附着在二声调汉字后的疑问语调在单字词或句子水平上都没有激发出MMN;(2)在早期控制加工过程中,汉语声调加工表现出更多的左脑优势,汉语语调加工表现出双侧激活的特点;(3)实验结果支持了韵律信息加工的功能单侧化假说。
【关键词】:汉语声调 语调 ERP MMN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0-0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1 文献综述10-20
- 1.1 韵律及口语韵律的概念10-11
- 1.2 韵律信息加工的神经机制11-15
- 1.2.1 右半球假说(The Right Hemisphere Hypothesis)11
- 1.2.2 皮层下组织加工假说(The Subcortical Processing Hypothesis)11-12
- 1.2.3 功能单侧化假说(The Functional Lateralization Hypothesis)12-13
- 1.2.4 声音假说(The Acoustic Hypothesis)13-14
- 1.2.5 韵律加工神经机制的其它证据14-15
- 1.3 声调知觉加工的研究15-17
- 1.4 语调知觉加工的研究17-18
- 1.5 听觉信息早期加工的主要脑成分——失匹配负波18-20
- 2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假设20-23
- 2.1 以往研究存在的局限20
- 2.2 研究思路20-21
- 2.3 研究假设21
- 2.4 研究目的21
- 2.5 研究意义21-22
- 2.6 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22-23
- 3 实验一 单字词水平汉语声调和语调的早期控制加工23-32
- 3.1 实验被试23
- 3.2 实验设计23
- 3.3 实验材料23-25
- 3.4 实验程序25-26
- 3.5 脑电记录26
- 3.6 EEG 数据分析26-27
- 3.7 实验结果27-30
- 3.8 讨论30-32
- 4 实验二 句子水平汉语声调和语调的早期控制加工32-40
- 4.1 实验被试32
- 4.2 实验设计32
- 4.3 实验材料32-34
- 4.4 实验程序34-35
- 4.5 脑电记录35
- 4.6 EEG 数据分析35-36
- 4.7 实验结果36-39
- 4.8 讨论39-40
- 5 综合讨论40-45
- 5.1 声调和语调加工的差异40-42
- 5.2 单字词和句子水平加工的差异42-43
- 5.3 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的差异43-45
- 6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50
- 附录1 汉语单字词语音评定表50-51
- 附录2 汉语句子语音评定表51-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2-53
- 致谢53-5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曙光;;心理测量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2期
2 李嘉雯;冯正直;廖成菊;蒋娟;王晓霞;;情绪效价强度对抑郁症状个体认知控制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3 尹立;;背诵式语言输入教学实验质量调查[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蔡韦龄;严由伟;;我国心理学混合实验设计的应用现状述评[J];心理研究;2011年01期
5 呼和塔拉;杨志勇;;培养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实验研究[J];前沿;2011年18期
6 蔡韦龄;严由伟;;心理学混合实验设计的应用现状述评[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刘浩;姜峰;;基于目标—背景颜色匹配显示工效的实验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7期
8 蔡韦龄;严由伟;;中国心理学混合实验设计十年应用现状述评[J];社科纵横;2010年12期
9 陈玲丽;刘文;吴家舵;黄甜;韩立敏;;关于五禽戏新功法对中老年人的健身功效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0年03期
10 廖扬;张茜茹;朱填莉;刘旭峰;;网络成瘾者与正常个体对文字信息注意偏向的对照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聪;;乐队演奏的注意分配实验[A];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耀武;有意遗忘过程中认知加工机制及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2 袁茵;听觉障碍中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谢小云;人力资源测评效标模型:效度概化的视角[D];浙江大学;2005年
4 邱瑞to;技击性运动概论及其制胜原理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1年
5 王广新;组织情境下管理者人格特质和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申学武;心理契约违背及其干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丁岳枫;创业组织学习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程勇民;知识表征、运动水平及其年龄对羽毛球竞赛情景中直觉性运动决策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9 于晶;力的大小与角度对自由跤运动员动觉感受性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10 解冻;基于发展中心理论的企业领导胜任力开发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澜涛;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在阅读环境中学习英语新词的神经机制: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界面问题[D];重庆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60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60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