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法庭话语中的言据性

发布时间:2017-08-12 16:23

  本文关键词:法庭话语中的言据性


  更多相关文章: 法庭话语 言据性 信度 连续统


【摘要】:法庭话语中,言据性包括感官型、转述型、引证型和推断型四种。其中,引证型具有最高信度,感官型次之,推断型再次之,转述型最低,构成以零据素为极性的关于信息信度的连续统。言据性是一种策略性和目的性较强的话语行为,具有说明信息来源等多种话语功能,不同诉讼主体在言据性的使用上呈现出显著差异。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法庭话语 言据性 信度 连续统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法庭话语语用研究”(06BYY051)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言据性(evidentiality)①,指命题信息来源证据的语言标记(Aikhenvald 2004:3)。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语言中言据性的表现形式、语法化、与其它语言范畴的关系等方面(牛保义2005)。国内研究以引进介绍为主,少数学者对汉语中的言据性作了个案研究(乐耀2011)。另外,日常会话、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牛保义;国外实据性理论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5年01期

2 乐耀;;国内传信范畴研究综述[J];汉语学习;2011年01期

3 胡壮麟;语言的可证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1期

4 房红梅;;言据性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2006年02期

5 熊志海;刘晶;;证人证言之证据属性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勇,钱益军;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的几点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周晓凤;杨丹;;英语新闻语篇的实据性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赵同林;;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之争的原因分析[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宋荣超;;语言理据性和任意性新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5 王小红;;浅析英汉语言中的象似性[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9期

6 汤斌;;新闻语篇中推断证素的语篇特征研究——以英语疫情新闻文本为例[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7 武海波;;情态、证据性与可接受性[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8 陈颖;蔡峥;;小议副词“真”和“很”[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5期

9 赖小玉;;汉语言语交际的言据性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席留生;;一项继承性创新成果——《相信和怀疑——附加疑问句的认知研究》述评[J];外国语言文学;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唐金;;English Modal Satellite Adverbs as Means of Modality Supplementing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on Modality[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詹碧文;现代汉语报纸新闻语言证据范畴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娄琦;功能性言语的意义生成—认知符号视角下心理空间双重整合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房红梅;言据性的系统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李秀明;汉语元话语标记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汤斌;英语疫情新闻中言据性语篇特征的系统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肖唐金;英语情态卫星副词与语篇中的情态补充[D];厦门大学;2007年

8 张作功;语义级差[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杨林秀;英语科研论文中的言据性[D];厦门大学;2009年

10 董成如;存现句的认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欣;论我国现场勘查见证人制度[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伟;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D];河南大学;2011年

3 王蕾;英语政治新闻的言据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云玲;奥巴马政治演说中的言据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丽;中文娱乐新闻中实据性词的语用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6 蒋长刚;语篇中的投射体现机制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江玮欣;中国律师辩护(代理)词中据实性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8 杨丹;英语新闻中的实据性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9 徐婷;视角空间理论框架中的言据性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佳j;现代汉语的实据性及其表现[D];复旦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伯江;认识观的语法表现[J];国外语言学;1997年02期

2 牛保义;国外实据性理论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5年01期

3 胡壮麟;汉语的可证性和语篇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4 严辰松;语言如何表达“言之有据”——传信范畴浅说[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何家弘;让证据走下人造的神坛——试析证据概念的误区[J];法学研究;1999年05期

6 刘永华;;《马氏文通》传信范畴再探[J];兰州学刊;2006年09期

7 胡壮麟;可证性,新闻报道和论辩语体[J];外语研究;1994年02期

8 房红梅;马玉蕾;;言据性·主观性·主观化[J];外语学刊;2008年04期

9 胡壮麟;语言的可证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1期

10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房红梅;言据性的系统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婷;视角空间理论框架中的言据性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俭;;如何衡量语言测试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03期

2 王俊菊,修旭东;语言测试中信度计算的三种理论模式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9期

3 邢欣;;从X-阶标理论对小句的分析看小句中枢说[J];汉语学报;2005年04期

4 罗明镜;;论动词的静态性及其鉴测方法[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周娟;;湘语新化话的测度问探析[J];天中学刊;2009年03期

6 蔡甜;;语素确定的方法与原则[J];青年文学家;2010年12期

7 席爱玲,王玉环,修旭东;论语言测试的信度与效度[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田禾;;论语言测试的信度及影响信度的因素[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9 赵军;;“极”的语法化、可补化和相对性[J];语文学刊;2006年24期

10 洪丽燕;;交际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与评估原则[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欣桥;;试论普通话水平测试(PSC)[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徐卫卫;;对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信度与效度的思考[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徐泉;陈佑林;;关于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信度和效度因素的分析及对策[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典红;;浅谈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复审[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宋欣桥;;试论普通话水平测试(PSC)[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6 郑丽;;现代汉语词类活用体词谓词化的认知解释[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7 司显柱;;现代英、汉语转类词研究:回顾与展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徐盛桓;;语用推理:从原则到模型[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陶泽慧;;回译的评估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叶军;周鸣之;栾印华;朱青春;王颐嘉;乔丽华;单明;周梅;汪张龙;易中华;;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应用研究[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广见;普通话水平测试涉及到的几个概念[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2 曹国军;荧屏差错为何如此多[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3 黄秀凤;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看加强测试员后续培训的重要性[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纪秀君 杨桂青;中华文化要以普通话的姿态走向世界[N];中国教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红梅;言据性的系统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齐春红;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杰;不及物动词带主事宾语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黄缅;相邻关系—汉语反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5 张洪芹;动态词义识解论[D];河南大学;2007年

6 张作功;语义级差[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胡孝斌;现代汉语双叠四字格AABB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李敏;现代汉语非现实范畴的句法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黄友;转述话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周统权;汉语动词配价理论及其神经心理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强;关于非倾向性系统偏差测试员原始评分的修正[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华;普通话水平测试信度分析与改进模式选取[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胡桂丽;目的原则下的中国法庭审判话语标记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尹慧;汉语“[(一)(量)]名”结构及其英语对应形式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5 金普;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6 柴婷;汉语新闻发布会话语中言据性特征的系统功能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7 肖先明;模糊语言的动态语用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8 刘丹丹;法庭话语中礼貌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郭修敏;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口语流利性的量化测评[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10 王红明;紧缩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62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62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2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