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是”字判断句名词宾语的指称形式

发布时间:2017-08-13 02:05

  本文关键词:“是”字判断句名词宾语的指称形式


  更多相关文章: “是”字判断句 名词宾语 类指 不定指 主观小量


【摘要】:本文根据名词宾语指称形式的特征,将"是"字判断句分为属性(身份)说明判断(类指形式作宾语)和个体指认判断(定指形式作宾语)。这两类判断为"是"字判断句连续统的两极。由不定形式充当宾语的"是"字判断句处在二者之间,兼具二者的某些属性。文章在这个框架之内比较全面地考察、分析了"是"字类指宾语和不定指宾语的使用情况。一方面,挖掘和揭示了以往的研究未曾注意的语言事实和规律;另一方面,分析和解释了相关事实和规律背后的动因与理据,既充分验证了以往的某些结论,又进一步深化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关键词】“是”字判断句 名词宾语 类指 不定指 主观小量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指称与句法结构”(批准文号:08BYY056)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是”系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按照朱德熙(1982:105),接在“是”后边的词或短语是宾语成分。该宾语虽然可以是谓词性的,但最常用的却是体词性的。体词作宾语可以用光杆形式,也可以用不定形式(还有其他形式)。而且有时只能用光杆形式,不能用不定形式,或者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伯江;李珍明;;“是NP”和“是(一)个NP”[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3期

2 陆丙甫;;“的”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从描写性到区别性再到指称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1期

3 唐翠菊;;“是”字句宾语中“(一)个”的隐现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安春;“一个”的用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前瑞;;汉语内部视点体的聚焦度与主观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4期

2 唐翠菊;;“是”字句宾语中“(一)个”的隐现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2期

3 徐阳春;钱书新;;试论“的”字语用功能的同一性——“的”字逆向凸显的作用[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3期

4 陈玉洁;;联系项居中原则与N1 VN2(NP)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2期

5 杉村博文;;量词“个”的文化属性激活功能和语义的动态理解[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3期

6 李劲荣;;“实在”句的语义格局与句法制约[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2期

7 陈玉洁;;汉语形容词的限制性和非限制性与“的”字结构的省略规则[J];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02期

8 俞志强;;论把字句宾语属性明确性与句子语境的匹配[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1期

9 吴早生;;主观非数量评价性的“NP1的一量NP2”[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1期

10 完权;;超越区别与描写之争:“的”的认知入场作用[J];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潘雪莲;;词典中名词释义模式的选择[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马薇薇;;“VP者”与“VP的”的对应关系[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劲荣;;内涵、外延与汉语修饰成分的标记隐现[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2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知恩;量词的跨语言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5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恬;指类思维和指类句[D];河南大学;2011年

8 乔翔;汉英形修名结构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潘s銀N;现代汉语话题结构的认知语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宣恒大;现代汉语隐现句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正科;汉语“一量名”结构的句法语义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敏;“的字结构”与“の字结构”的异同考察[D];南昌大学;2010年

4 梁潇;名词性成分的指称及其句法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申晶晶;口语习用语“好你个X”格式考察[D];河南大学;2011年

6 张素芳;蒙古国学生习得汉语“是”字句情况考查及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邢娟;无为(牛埠)方言程度副词修饰状态形容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饶青欣;现代汉语蔬菜范畴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慧;现代汉语光杆名词及“数量名”短语的定指性考察[D];北京大学;2011年

10 张磊;多维视域下的指类句语用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小梅;;汉语数量词的语义分辨及进行式动词组中数量词的使用[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4期

2 屈承熹;;汉语功能语法刍议[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4期

3 石毓智;;论“的”的语法功能的同一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1期

4 杉村博文;;论现代汉语“把”字句“把”的宾语带量词“个”[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1期

5 张伯江;李珍明;;“是NP”和“是(一)个NP”[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秀芳;;汉语光杆名词指称特性的历时演变[J];语言研究;2010年01期

2 华劭;名词的指称和语用[J];外语学刊;1995年04期

3 王景荣;新疆汉语方言“把+人+VP”结构中“人”的指称研究[J];语言与翻译;2002年03期

4 黄锦章;专名的不定指用法及其语用含义[J];修辞学习;2004年03期

5 周静,,董忠;“你”是不定指的人称代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6 丁石庆;试论达斡尔语的“类指”范畴[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7 黄锦章;当代定指理论研究中的语用学视角[J];修辞学习;2004年05期

8 龙涛;名词类指、个指的语息表达与名词次范畴(一)——名词类指信息与类别义名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周韧;焦点理论下的北京话“一+名”格式分析——兼论普通话中两类数量结构[J];汉语学习;2005年05期

10 何辉凤;唐韵;;《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的“是”字判断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红旗;;也谈类指(提要)[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孙旭东;;现代汉语四种隐现句式的篇章制约因素[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3 李美霞;;认知功能视野下的汉语存现句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李素秋;;汉维名词在多重定语中的分布顺序及其理据[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5 刘继超;高月丽;;“被”“把”同现句与“被”字句比较研究[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6 杨波;戴胜海;;英汉机器翻译中“OF-短语”的理解与翻译[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安琛;;重叠式动补短语的句法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鑫莹;现代汉语光杆名词语义的认知语法研究:情境植入视角[D];河南大学;2012年

2 熊岭;现代汉语指称范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广成;汉语无定名词短语的语义特征:指称和量化[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金莉娜;韩(朝)汉语篇结构标记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5 樊长荣;汉英有定性制约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余金枝;矮寨苗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刘黎岗;重庆话口语中话题的结构与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聂仁发;现代汉语语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挺;语篇视角下的汉语存现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知恩;量词的跨语言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芳芳;指人“的”字短语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仲崇涛;类指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姝s

本文编号:664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64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3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