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副词“单”和“单单”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3 07:23
本文关键词:范围副词“单”和“单单”比较研究
【摘要】:范围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中的一个大类,现阶段国内外对这一大类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本文以范围副词“单”以及其重叠形式“单单”作为研究对象,试图考察这一对同义范围副词超越词典意义的异同,并分析造成二者不同之处的原因以及二者长期共存于同一语言系统中的理据。本文主要基于北大语料库,从共时角度分析二者表里值等方面的细微差异;并从历时角度考察二者的产生、共存以及发展。本文主要包括七个章节,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引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意义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做一个概述,同时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思路,说明相关的语料来源。对于前人关于范围副词的研究成果,从两个方面进行概述。一方面是对范围副词整体研究情况,包括内部分类,句法功能,同义范围副词研究现状,与其他副词共用现象等等;另一方面,从语法化和主观化的角度概括前人对范围副词的研究成果。将以先贤的研究成果为指导,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 第二章到第四章将从共时的角度比较这一组同义副词的异同,从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角度切入。语义方面,先分别考察二者的语义情况,在比较分析二者在语义指向上是否存在差异;句法方面,将从修饰动词成分,形容词成分,名词成分,介词短语等成分的能力方面分析其异同。语用方面,考察两者的否定形式及其否定预设的异同;在话语中焦点的选择,语气表达以及在衔接功能上的差别。 第五章将从历时的角度考察“单”和“单单”的形成,,共现和发展。试图理清“单”的语义变化,解释其作为范围副词的来源;另外将从双音化,韵律,语用的角度考察“单单”出现的初步原因。 第六章在第五章语法化的角度上过渡到主观化,考虑从主观性和主观化的角度分析上述差异的原因。这一部分从三个方面入手:先比较“单”和“单单”所限定的范围的量,再分析量的差异与主观程度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最后进一步探讨这种差异是否会造成语义句法语用等方面细微差异的原因,是否存在主观化对句子规则的消解。 第七章是结语部分,总结以上的观点并提出此次研究中的不足和有待深入研究的地方。
【关键词】:范围副词 重叠式 主观化 单 单单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9
- 一 引言9-14
- 1.1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9-10
- 1.1.1 研究内容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10-13
- 1.2.1 范围副词的整体研究概况10-11
- 1.2.2 重叠式范围副词的研究现状11-12
- 1.2.3 范围副词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现状12-13
- 1.3 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13
- 1.3.1 理论基础13
- 1.3.2 研究方法13
- 1.4 语料来源及相关说明13-14
- 二 语义比较14-20
- 2.1 “单”和“单单”的语义解释比较分析14-15
- 2.1.1 “单”的语义解释14
- 2.1.2 “单单”的语义解释14-15
- 2.2 “单”与“单单”的语义指向比较分析15-19
- 2.2.1 语义指向方向的比较分析15-16
- 2.2.2 语义指向成分的比较分析16-19
- 2.3 “单”与“单单”的语义强度比较分析19-20
- 三 句法比较20-32
- 3.1 “单”和“单单”的组合能力比较分析20-29
- 3.1.1 修饰动词性成分20-22
- 3.1.2 修饰形容词性成分22-24
- 3.1.3 修饰名词性成分24-27
- 3.1.4 修饰介词短语27-29
- 3.1.5 修饰小句29
- 3.2 “单”和“单单”的句法位置比较分析29-30
- 3.3 “单”和“单单”适用句类比较30
- 3.4 其他句法区别30-32
- 四 语用考察32-40
- 4.1 “单”与“单单”的语体差别比较分析32
- 4.2 “单”和“单单”的语气差别比较分析32-33
- 4.3 “单”和“单单”的否定形式及否定预设33-35
- 4.3.1 隐性否定与显性否定33
- 4.3.2 命题否定和预设否定33-34
- 4.3.3 前否定式、后否定式和前后双否定式34-35
- 4.4 “单”和“单单”的焦点选择35-37
- 4.4.1 肯定情况下的焦点情况35-36
- 4.4.2 否定情况下的焦点选择36
- 4.4.3 多焦点标记词下的焦点选择36-37
- 4.5 “单”和“单单”的衔接差别37-40
- 4.5.1 衔接位置区别37-39
- 4.5.2 衔接功能区别39-40
- 五 “单”的历时演变及“单单”的形成40-44
- 5.1 “单”词义的历时演变40-41
- 5.2 “单单”的形成及原因探究41-44
- 5.2.1 “单单”的形成时期41
- 5.2.2 “单单”形成原因探究41-44
- 六 “单”与“单单”的主观性考察44-49
- 6.1 范围量的考察和主观程度探究44-45
- 6.2 主观化对句法的影响45-49
- 6.2.1 修饰单个动词的差异46
- 6.2.2 修饰述补短语的差异46
- 6.2.3 修饰单个形容词的差异46-47
- 6.2.4 修饰数量短语的差异47
- 6.2.5 修饰代词成分的差异47-49
- 七 结语49-54
- 7.1 基本结论49-51
- 7.1.1 语义结论49
- 7.1.2 句法结论49-50
- 7.1.3 语用结论50-51
- 7.1.4 历时演变结论51
- 7.1.5 主观性结论51
- 7.2 不足之处51-54
- 参考文献54-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湘华;浅议现代汉语单音节副词的重叠形式[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2 梁光华;试论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形成原因[J];贵州文史丛刊;1995年05期
3 杨荣祥;“范围副词”中的功能差异——兼论副词次类的划分问题[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吴为善;双音化、语法化和韵律词的再分析[J];汉语学习;2003年02期
5 宋艳丽;兰清;;副词基础形式和重叠形式的异同[J];晋中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李运熹;;范围副词的分类及语义指向[J];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7 李媚乐;副词重叠与重叠式副词[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刘林;;句子焦点的选择机制[J];理论界;2013年02期
9 李思旭;;试论双音化在语法化中双重作用的句法位置[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2期
10 张谊生;论现代汉语的范围副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本文编号:666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66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