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新媒体语篇互文性的心理生成机制——以通俗历史作品为例
本文关键词:汉语新媒体语篇互文性的心理生成机制——以通俗历史作品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互文性 联想与想象 强化注意 心理距离 平衡原则
【摘要】: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互文性在汉语新媒体语篇中显示出非凡的魅力。文章以汉语新媒体之一——网络连载的通俗历史作品语篇为语料,从个性心理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对互文性生成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探究,认为"互文性"将语篇的读写活动置于一个坐标体系中予以关照:在纵向上利用联想与想象,将一个文本与其他文本进行关联;在横向上通过强化注意、把握心理距离、遵守平衡原则来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有效互动。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公共课部;
【关键词】: 互文性 联想与想象 强化注意 心理距离 平衡原则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课题优秀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2B051)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1YBB181)
【分类号】:H152
【正文快照】: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指借助网络或手机平台传输而诞生的“新生媒体”,如网络文本(博客、微博、论坛讨论帖、网络新闻、网络小说等等)和手机短信等媒体形式。通俗历史作品便是网络文本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它们由一批专业的学者或非专业的草根写手在线写作而成,先以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海鹰;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伯林;;反讽的经典文本:《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洪流;;从《鹿跳泉》看华兹华斯的生态主义思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吴礼权;谢元春;;不迷其所同而不失其所以异——论黎锦熙先生的汉语修辞学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马晓红;;复辞辞格形成的多样性[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5 王金禾;;幼儿文学作品中的反复艺术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焦树民;李冬明;;论广告创意中的“旧元素新组合”——基于互文性的视角[J];今传媒;2011年09期
7 袁曦临;;数字阅读与导读中的“互文性”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2年03期
8 由杨;;仿此模彼 纵情恣意——浅析联想是仿词生成和接受的心理基础[J];才智;2008年14期
9 王青;;张欣小说中比喻辞格的语义特征[J];长城;2011年02期
10 李宏伟;高原;;具象直观文化心理对汉语修辞格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于海岩;;解析英汉翻译中源语、目的语的意义联想——从互文性角度看翻译的应对策略[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希杰;;修辞研究,修辞学史,修辞学评论[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3 曾海清;谌剑波;;论手机短信交际中的语言艺术[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安琛;;浅论网络语境的心理性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许娜;;浅析言语交际[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U,
本文编号:669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69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