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衡》看训诂理论在汉语史专书复合词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从《论衡》看训诂理论在汉语史专书复合词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古汉语专书复合词研究理论方法的探讨,是建立汉语词汇学系统的基础工作,也是汉语词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以往的研究主要是依附于汉语语法学,专书、断代复合词的研究又用力过少,现以《论衡》为个案,利用"参照法"和"例证分析法",借助训诂学理论判定其中的复合词,以此为基础从词汇学角度探讨古汉语复合词自己的研究方法。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古汉语 训诂 复合词 参照法 《论衡》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两汉汉语词汇研究》,项目编号(07JA740023)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道教典籍〈太平经〉与东汉佛典复音词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2522150)
【分类号】:H131
【正文快照】: 近三十年来,学者们就如何判定古汉语复合词提出了一系列的标准。然而只有标准,没有得当的方法,标准落实起来就会有难度,得出的结论就可能不符合语言的实际,在此基础上所做的工作就会缺少价值。另一方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拿出一套科学而又切实可行的研究法。探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敕瑞;;动结式的早期形式及其判定标准[J];中国语文;200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振东;《论衡》复合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峥琳;现代汉语述结式的不对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2 朴元基;《水浒传》述补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丹;现代汉语述结式“把”字句的配价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琼;宁波话动结式谓语句中主谓间的前置受事[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韩娟;《韩非子》形容词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德胜;《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复音词对《汉语大词典》的补充[J];辞书研究;2000年05期
2 李孝仓;《春秋左传卷》对复音组合中词与非词的处理[J];辞书研究;2000年06期
3 胡继明;《汉书》应劭注偏正式双音词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陈伟武;论先秦反义复合词的产生及其偏义现象[J];古汉语研究;1989年01期
5 郭春环;《尔雅》与同义复合词研究[J];古汉语研究;2000年04期
6 殷国光;《吕氏春秋》同类词并列连用考察[J];古汉语研究;1997年01期
7 董秀芳;动词性并列式复合词的历时发展特点与词化程度的等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俞理明;汉语词汇中的非理复合词——一种特殊的词汇结构类型:既非单纯词又非合成词[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杨钢;试论汉语复音化与语音简化的关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10 徐丹;从动补结构的形成看语义对句法结构的影响──兼谈汉语动词语义及功能的分化[J];语文研究;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长才;汉语述补结构的历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振东;《论衡》复合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奇贤;;近代汉语“被”字句来源及用法简论[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2 要学棣;禹琳;;陇东方言是古汉语的母体语言[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3 段晓芳;王欣;;汉语词汇发展规律对偏义复词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4 李永芳;;《荀子》单音节反义词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王其和;;《诸子平议》训诂失误举隅[J];语文知识;2011年02期
6 姚美玲;;龙门造像题记字词释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傅惠钧;;论古汉语中的逆序分承[J];当代修辞学;2011年04期
8 王伟;;古汉语与英语之间语法使用的迁移[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皮娜;;由方言句式“给糖我”分析双宾位置变换现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10 胡勃;;非名词作谓语可表判断——以《孟子》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富金壁;;国学传承中的训诂问题十例[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滕慧群;;对古汉语中词类活用问题的思考[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3 师为公;;《四书》与训诂[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景海峰;;训诂与诠释:中西哲学会通的可能之路[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家治;陈永明;蔡山;;机器理解古汉语[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6 蔡红录;周静;;古汉语语法和语序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宗乙;;《淮南子·时则训》语辞札记[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宗乙;;《淮南子·O稣嫜怠酚锎枪芗鸞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9 郭芹纳;;陕西方言词语的训诂与词书的编纂[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胡明伟;;对通用古汉语教材中关于部分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的界定的分析[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玉坤;汉语的演化[N];苏州日报;2005年
2 《文艺研究》主编 方宁;一次悲壮之举[N];社会科学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谢迪南;汉语危机?[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4 赵启光 安卓;汉语:全球普及率不及法文[N];民营经济报;2007年
5 《文艺争鸣》杂志编审 朱竞;世界上最美的语言[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楼正豪 (韩国);汉语在韩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7 任教于University of Lethbridge 鲍勇剑;美丽的中文[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8 本报记者 姚兆羽;拯救古汉语“活化石”[N];闽南日报;2006年
9 韩少功;现代汉语再认识[N];文汇报;2006年
10 伊明;“掉头”改为“调头”更人性化[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兵;古汉语双宾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2 谭宏姣;古汉语植物命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崔泳准;《三国志》今译与古汉语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方向东;孙诒让训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杜季芳;《群经音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刘利民;在语言中盘旋[D];四川大学;2007年
7 韩江玲;韩国汉字和汉字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史维国;先秦汉语方所表达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李占平;《庄子》单音节实词反义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郭晓妮;古汉语物氃位移概念场词_Y系统及其发展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萍;复式虚词研究与训诂实践[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艳;对文训诂之考察[D];宁夏大学;2003年
3 谷晓丹;古汉语“通假”研究综述[D];吉林大学;2008年
4 吉宇;古汉语矿物命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刘敏;由《尔雅》、《方言》、《说文》、《释名》看汉代训诂的发展[D];暨南大学;2003年
6 陈炳哲;《毛传》、《郑笺》训诂术语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罗小如;论朱熹《论语集注》的训诂价值[D];宁夏大学;2003年
8 崔雪艳;《助字辨略》初探[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杰;《盐铁论》单音动词同义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王巍;《春秋左传》杜预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79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79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