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新疆少数民族汉语学习的五个因素
本文关键词:影响新疆少数民族汉语学习的五个因素
【摘要】:学习环境、学习动机、文化因素、母语和目的语干扰以及考试指挥棒等是目前影响新疆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虽然对各级各类学生影响的程度不同,但总的方向和性质是相同的。文章认为汉语教师认知这些因素,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并从整体上准确认识和把握汉语教学。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关键词】: 新疆 汉语学习 因素 环境 动机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新疆项目“双语与人文生态环境交互作用机理研究——以新疆维吾尔族汉维双语为例”(11XJJAZH002)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重点项目“语言教育与新疆的文化和谐与社会稳定”(2013-GM-008)
【分类号】:H193
【正文快照】: 汉语学习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二语学习。新疆的汉语教学规模之大、层次之多,类型之丰富,在我国语言教学巾是首屈一指的。无论哪种类型,也无论层次,对新疆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而言,有五个影响其汉语学习的因素一般都是会遇到或经历的。这就是语言学习环境、汉语学习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运财;何琼;;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国外外语教学;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沙宗元;;课外语言环境对留学生汉语习得的作用和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朱明霞;;浅谈汉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3 柳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类及教学策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4 胡月宝;;新加坡小一儿童汉语拼音偏误调查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陈光友;;新疆中亚留学生汉字偏误调查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6 黄一;;试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主要流派及其观点[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7 周玉珊;;浅议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在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8 高玉敏;卢冀峰;;语法教学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综述[J];才智;2010年04期
9 付博;;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听课的影响因素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李祖华;邹立;;英语学习态度的几个基本概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建平;方姣婷;;游走于|捣窖杂肫胀▕q之晸:起始阶段语音习得的几个特征[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闻亭;;华裔与非华裔汉语学习者对待目的语群体态度及习得动机比较研究[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小翠;;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辛宏伟;3-6岁维吾尔族儿童汉语语言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朴宣姝;学前对韩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氏贞英;汉语非文学文本越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罗芳;西藏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晓颖;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9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艳;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常用篇章衔接手段偏误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唐文成;越南学生汉语“是……的”句式的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王宣予;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汉语“得”字补语句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张文莲;韩国留学生“比”字句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武晓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表已然义“是……的”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瑜;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认读层次教学法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7 阮氏练;越南留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育雁;时间连接成分“然后、以后、后来”的篇章功能与习得情况考察[D];吉林大学;2011年
9 潘氏玄庄;对越初级汉语听力课教学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陈春燕;对外汉语教学助词“了”的选项与排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丹青;从汉语特有词类问题看语法的宏观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2 ;深切缅怀本刊顾问张志公先生[J];汉语学习;1997年04期
3 张玉苹;;方言对高校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7期
4 杨意烁;博拉提·苏尔坦江;;第二课堂活动对促进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学习的几点思考[J];科学之友;2010年10期
5 陈莉;;论传教士在汉语国际传播中的作用[J];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6 张寿康;献给《汉语学习》的几点想法[J];汉语学习;1980年04期
7 ;本刊同上海部分青年作者座谈纪要[J];汉语学习;1990年03期
8 翟英华;浅谈俄罗斯学生在汉语学习初级阶段的难点[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9 郭茜;;高级汉语学习者话语中的简约与繁复现象[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4期
10 林彬晖;孙逊;;西人所编汉语教材与中国古代小说——以英人禧在明《中文学习指南》为例[J];文学遗产;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俭明;;汉语与世界[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李广瑜;;当前汉语国际化的机遇、挑战及对策[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3 余瑾;;汉语国际推广若干问题思考[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4 王建勤;;汉语国际传播标准的学术竞争力与战略规划[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5 李尚凯;;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汉语学习心态[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魏向清;;外向型汉英词典编纂的文化传播及其原则初探[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7 张茹;韩纪庆;;基于DTW算法的自动发音错误检测[A];第八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郭宏;;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中语音偏误例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闻亭;;华裔与非华裔汉语学习者对待目的语群体态度及习得动机比较研究[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佳玉;蔡蕾;王冰娇;解焱陆;;汉语学习者两类发音参数分布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峰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需求: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动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驻湖南记者 李洁;“汉语桥”传递中国文化梦想[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刘菲;逾70国10万学生踊跃参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4 采访者 王东 商报记者;汉语国际推广的“短板”短在哪里?[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5 本报驻柏林记者 王怀成;汉语:柏林国际语言展上的“主宾语言”[N];光明日报;2010年
6 记者 丁大伟;西班牙汉语年圆满结束[N];人民日报;2011年
7 王雯;韩国汉语学习图书市场升温[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8 黑龙江大学 江宇冰;全球化背景下汉语国际推广与中华文化传播[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双落;汉语,别在自己的故乡走失[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柴葳;多元文化融合催生全球汉语热[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浩宇;晚清来华西方人汉语学习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WAI WAI THI (邹丽冰);缅甸汉语传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YAP TENG TENG(叶婷婷);马来西亚高校汉语作为二语教学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吴峰;泰国汉语教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彭飞;汉语常用介词的认知和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6 赵建梅;培养双语双文化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人类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宋时黄;韩国学生汉语简单介绍句韵律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8 蔡凤珍;L2(汉语)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L3(英语)习得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宋桔;《语言自迩集》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辛宏伟;3-6岁维吾尔族儿童汉语语言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恩京;关于提高韩国高中生汉语交际能力方法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姜美玉;从若干汉语文化词语看文化因素对韩国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3 王克然;非目的语环境中有效课外汉语学习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姚怡如;汉语学习策略与个体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Kaynar Omer Faruk(欧曼尔);土耳其学生在双语迁移下的汉语习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施仁娟;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的状况、成因和应付方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阮氏黎心;汉—越语“有”字存在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孟伟;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及与成绩间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红蕴;从隐性课程的视角看师生关系及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王敏;网络汉语学习资源的调查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90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90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