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中级水平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15:25

  本文关键词:汉语中级水平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声调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 实验语音学 偏误 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致力于研究在华学习过两年汉语的中级水平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声调习得的偏误情况,运用实验语音学、中介语理论、对比分析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对渤海大学汉语中级水平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单字调发音进行分析,并且针对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的声调习得的偏误问题提出一些教学策略。 由于简单的听辨分析很难准确的发现其中的问题,本文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抽取5名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的发音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南开大学桌上语音工作室(Mini Speech Lab)软件进行分析研究,跟传统语音学相比,实验语音学为语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以及更直观的语图。将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单字调的时长和基频值进行汇总,和普通话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这样就可以清楚看到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在声调习得方面出现的偏误以及产生的原因。 论文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的缘起及意义、论文相关的文献综述、论文依据的理论和方法,确定论文的实验对象、实验软件和实验方法。第二部分: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的声调偏误的实验分析。首先根据《汉语水平考试甲级词汇》和《汉语水平考试乙级词汇》制定出测试字表,然后进行录音并将样本导入南开大学桌上语音工作室(Mini Speech Lab)软件提取基频,最后将基频值转化为T值。第三部分为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首先进行调型的分析,然后确定调值和时长,最后和北京话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其偏误表现。第四部分为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声调偏误成因分析。主要的偏误原因为: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的泛化;学生的情感因素导致;教师和教材的误导。第五部分为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声调教学策略。第六部分为结语,对论文的进行总结、提出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关键词】:声调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 实验语音学 偏误 教学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4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8-9
  • 1.选题的缘起8-9
  • 2.选题的意义9
  • (二)文献综述9-12
  • 1.汉语声调研究综述9-10
  • 2.声调习得国别研究10-12
  • (三)论文依据的理论与方法12
  • (四)实验对象说明12-13
  • (五)实验软件说明13
  • (六)实验方法说明13-14
  • 一、声调偏误的实验分析14-17
  • (一)单字调实验测试字表及制定依据14-15
  • (二)实验说明15
  • (三)实验数据的提取及说明15-17
  • 1.基频数据的处理15-16
  • 2.T 值和五度值的转化16-17
  • 二、汉语中级水平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17-33
  • (一)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单字调调型分析21-24
  • 1.阴平调调型分析22
  • 2.阳平调调型分析22-23
  • 3.上声调调型分析23
  • 4.去声调调型分析23-24
  • 5.普通话调型分析24
  • (二)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单字调调值分析24-28
  • 1.阴平调调值分析26
  • 2.阳平调调值分析26-27
  • 3.上声调调值分析27
  • 4.去声调调值分析27-28
  • (三)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单字调时长分析28-29
  • (四)与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对比分析29-33
  • 三、汉语中级汉语水平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声调偏误成因分析33-36
  • (一)母语的负迁移33-34
  • (二)目的语的泛化34
  • (三)学生的情感因素导致34-35
  • (四)教师和教材的误导35-36
  • 四、汉语中级汉语水平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声调教学策略36-38
  • (一)强调声调意识,克服母语的负迁移36
  • (二)关注留学生的情感因素,,培养对中国文化的兴趣36-37
  • (三)寻求多种教学手段,教材内容编写形象化37
  • (四)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及软件,辅助声调教学37-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1
  • 附录41-45
  • 后记45-46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仁松;;汉语声调特点对英语语调学习的负迁移[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云景魁;;宜歌宜诵 绘声绘情——略谈声调与古诗文的关系[J];思维与智慧;1986年02期

3 李西安;汉语声调与汉族旋律[J];中国音乐;1982年04期

4 熊一民;;从对偶音高看上声的特征[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5 刘艺;;日韩学生的汉语声调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1期

6 刘俐李;二十世纪汉语声调理论的研究综述[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7 李凤;;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去声声调的语音实验分析[J];长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刘杨;邹小利;;谈英语语调和汉语声调的可比性问题[J];作家;2010年10期

9 袁懿;;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基本语调产出状况初探[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刘宁生;叹词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同春;;汉语声调教学新探[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蔡莲红;刘涛;吴志勇;蔡锐;;汉语声调音域规范模型初探[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3 罗昊;倪敬田;曾凡钢;张达人;陈林;;中枢听觉系统对汉语声调的自动加工[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曹阳;黄泰翼;;随机多项式曲线汉语声调模型及其在声调识别中的应用[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陈文新;王长富;戴蓓倩;;基于神经网络的汉语四声识别[A];第一届全国语言识别学术报告与展示会论文集[C];1990年

6 谢晓桦;谢凌云;;基于曲线拟合系数的汉语声调判别方法[A];第八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曹阳;黄泰翼;;随机多项式曲线汉语声调模型及其在声调识别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2001年

8 张家禄;;汉语识别模型[A];第一届全国语言识别学术报告与展示会论文集[C];1990年

9 李倩;曹文;;日本学生汉语单字调的阳平与上声[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化云;韩兆兵;徐波;;电话语音翻译中的语音识别研究[A];第六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铁平;书法与诗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2 闻立;汉语语音研究的先驱——赵元任[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伟;李泓霖:五星级义工海内外支教[N];深圳特区报;2010年

4 何广见;从“琰”(yǎn)错读为“yán”想到的[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军;人工耳蜗植入者汉语声调前注意加工及与耳蜗植入相关的耳蜗电刺激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2 陈默;无声调语言母语者汉语声调浮现过程的实验和模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罗昊;听觉系统自动加工汉语声调和辅音时的大脑半球优势[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徐以中;语音听觉反馈对言语发声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5 段海凤;藏语安多方言词重音对汉语普通话声调习得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王晓冬;用汉语声调研究注意前阶段抽象听觉规则的提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郗昕;人工耳蜗电听觉特性与语后聋植入者言语识别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8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薛晶晶;美国和泰国学习者汉语普通话阳平与上声习得的实验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10 李菲菲;汉语声调对称规则的内隐学习及神经网络模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意;日本学生汉语声调习得难度等级考察[D];南京大学;2013年

2 陈繁;面向泰国职高学生的汉语声调教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叶良颖;巴基斯坦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氏玄庄;初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广西大学;2011年

5 SHIN JAEHYUK;针对韩国学生汉语声调教学教材编写设计方案[D];新疆大学;2012年

6 舒晓玲;泰国中学生习得汉语声调的变异情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程潇;中高级俄罗斯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的实验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珠;初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声调学习及偏误的分析[D];西北大学;2012年

9 李佳铃;印尼学生汉语声调的偏误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美伶;印尼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初探[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95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95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5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