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变异告示语的互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16:02

  本文关键词:变异告示语的互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变异的告示语 变异告示语互文类型 变异告示语互文特点 变异告示语互文功能


【摘要】:告示语是一种公示性话语,是指在公共场合张贴或印刷的旨在为一般公众或特殊群体提供指南、提醒、警告等帮助的宣传性或服务性语言标牌标语。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告示语的表达形式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异。笔者运用话语的互文性理论对变异告示语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变异告示语中互文类型、特点以及社会功能,认为告示话语中广泛存在互文现象,变异是告示话语的语言层面的标记,互文是话语变异的深层特质。
【作者单位】: 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
【关键词】变异的告示语 变异告示语互文类型 变异告示语互文特点 变异告示语互文功能
【基金】:国家民委科学研究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宁夏回族社区语言文化研究”(10BF04)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宁夏回族社区语言调查研究”(11XYY006)
【分类号】:H15
【正文快照】: 告示语是一种公示性话语,是指在公共场合张贴或印刷的旨在为一般公众或特殊群体提供指南、提醒、警告等帮助的宣传性、服务性语言标牌标语[1]。由于它公益性和广而告知性,有时人们也把它叫做公益广告[2]。告示语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有商业类、环保类、卫生类、交通安全类、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盛桓;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陈新仁;汉语告示语的语用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刘晨红;;新闻标题的互文研究[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山;神话——类型的固守与超越——《正午》与《双旗镇刀客》的互文性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焦亚东;李春华;;互文性:语言与历史维度中的文学批评[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3 杨仁敬;林莉;;互文文本中隐现的现实[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傅莹;当下中国电影“戏仿”美学之思——由周星驰的电影说开去[J];当代电影;2005年04期

5 袁洪庚,范跃芬;论D.M.托马斯的后现代主义叙事策略[J];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04期

6 刘琦;互文性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2期

7 彭涛;冯小刚贺岁片喜剧话语的建构[J];电影艺术;2005年01期

8 林绪武;;清末的媒体与女性的戒缠足——以《大公报》白话文宣传为中心[J];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01期

9 焦亚东;;互文性理论与钱锺书的意义阐释策略[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熊万胜;政治“文风”问题的政治过程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梅红;;在互文性的指导下进行广告套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但昭彬;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菊丽;结构与解构的悖论性对话[D];河南大学;2005年

4 金立;合作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陈林侠;叙事的智慧:当代小说的影视改编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彭艳崇;行动中的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冯钢;房地产广告:一个时代变迁的真实文本[D];四川大学;2006年

8 杨效宏;媒介话语,现代传播中的个体呈现[D];四川大学;2006年

9 刘金明;互文性的语篇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10 于海飞;话轮转换中的话语标记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小勇;《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后现代叙事[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文娟;互文性视角下的《蝇王》[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龙江华;互文性与新闻英语语篇的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马粉英;世纪末的感受、世纪末的景象—试谈《李尔王》的艺术世界[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谭同学;乡镇机构生长的逻辑[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汤水辉;互文理论观照下的英汉文学互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阮兰芳;论殖民情境下的鲁迅都市书写[D];青岛大学;2004年

8 刘玉霞;试论路遥小说世界的内在矛盾性[D];新疆大学;2004年

9 卢迎安;媒介形象再现与社会真实建构:国内主要报纸对农民形象的再现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10 沈宏;重评伊迪丝·华顿[D];黑龙江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江华;;从互文性视角看新闻英语语篇风格的翻译[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徐盛桓;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李玉平;;互文性新论[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辛斌;;互文性:非稳定意义和稳定意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辛斌;语篇互文性的语用分析[J];外语研究;2000年03期

6 武建国;秦秀白;;篇际互文性的顺应性分析[J];外语学刊;2006年05期

7 孙桂英;;“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中的互文性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1期

8 刘承宇;英汉语篇互文性对比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罗婷;论克里斯多娃的互文性理论[J];国外文学;2001年04期

10 郦青;《一剪梅》英译的互文性对比解读[J];修辞学习;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713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13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7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