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的当下意义
本文关键词:汉字文化的当下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汉字简化 汉字文化 汉字输入方式 终身学习 简化字 文学水平 使用能力 中华文化 汉语拼音 汉字书写
【摘要】:正文学水平、文字使用能力的不足,以及提笔忘字现象,应使我们认识到汉字、汉语是需要终身学习的,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找回对母语的热爱承认和尊重汉字输入方式的变革,珍惜和传承关于书写文化弥足珍贵的遗产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以音定字的流行,汉字书写在变得越来越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很多字我们能认,但是却搞不清楚如何来写。这其实就是因为我们对汉字本身的了解不深刻,对汉字背后蕴藏的文化也不熟悉。这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关键词】: 汉字简化 汉字文化 汉字输入方式 终身学习 简化字 文学水平 使用能力 中华文化 汉语拼音 汉字书写
【分类号】:H12;G122
【正文快照】: 文学水平、文字使用能力的不足,以及提笔忘字现象,应使我们认识到汉字、汉语是需要终身学习的,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找回对母语的热爱承认和尊重汉字输入方式的变革,珍惜和传承关于书写文化弥足珍贵的遗产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以音定字的流行,汉字书写在变得越来越便捷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方;;从“二简”看汉字简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2 史存直;;汉字简化所造成的脱节和矛盾[J];辞书研究;1988年04期
3 刘本臣;谷建辉;;汉字简化的修辞学阐释[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韩昒石;汉字简化工作也可以大跃进[J];语文建设;1958年11期
5 涂俊明;;善待简化字[J];青年记者;2008年10期
6 黎树旺;由“亚运会”说开去——略谈汉字简化的意义[J];语文建设;1991年03期
7 胡吉成;关于简化字问题的思考[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8 蒋仲仁;汉字简化与汉字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1991年01期
9 高家莺;汉字简化评析[J];古汉语研究;1991年01期
10 高家莺;消化和巩固汉字简化的成果[J];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开扬;马庆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与中国语文现代化[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林允富;;语言文字应用的“经济”原则和汉字的繁简之争[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单博;马莲;;由几个常用中医繁简字对汉字文化的思考[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4 何茂活;;妄说不是文化,臆断岂成科学[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张书岩;;简化字与繁体字关系的两个问题[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费锦昌;;海峡两岸现行汉字字形的比较分析[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7 魏励;;汉字文化圈的书同文问题[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8 章琼;;汉字类推简化的考察与分析[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9 郭龙生;;汉字的现状和未来[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万学仁;;简化字应相对稳定,简繁转换可通过计算机处理[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家莺;坚持汉字简化方向 巩固汉字简化成果[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2 乐美真;两岸简繁文字的知行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3 苏培成;“复兴繁体字”——一个无法实现的梦[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4 杜永道;简化字将长期使用,恢复繁体字行不通[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5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苏培成;汉字简化是歧途吗[N];光明日报;2009年
6 雨燕;一简对多繁问题今日谈[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7 刘悠扬;简化字远比“洪水猛兽”复杂[N];深圳商报;2010年
8 陈晓星;繁简之争说高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9 李培禹;李土生:为汉字写“传记”[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刘科;萧启宏:天下无二“萧”[N];西部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涂涛;汉字字源语境多媒体再现之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英俊;对越汉字教学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韩江玲;韩国汉字和汉字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露莹;汉字简化与汉字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2 金红月;中、韩、日三国汉字简化字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解文艳;建国以来的汉字简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李晓艳;简化字研究综论[D];吉林大学;2008年
5 徐志学;汉字隶变和简化对形声字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朱玉金;《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澳莉(Stekacheva Olga);[D];复旦大学;2012年
8 蒋成成;《说文解字·女部》汉字文化内涵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金敏;对外汉语中的汉字文化教学观察[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晓燕;海峡两岸汉字字形统一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13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13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