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翻译的距离

发布时间:2017-08-24 11:15

  本文关键词:翻译的距离


  更多相关文章: 客观距离 人为距离 操控调整 顺应挪用


【摘要】:本文试图在认知和实践的层面上,探求距离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运作的距离和位移息息相关,作者和原作读者的距离与译作读者的距离在性质上可能迥然不同。距离常由错位引致,故易产生疏离感,需要加以调整本文对不同性质的距离进行梳理和归类,以期对进一步研究翻译的性质和问题提出一些有益的见解。
【作者单位】: 香港岭南大学;
【关键词】客观距离 人为距离 操控调整 顺应挪用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弓1胃若干年前我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对翻译的距离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近年来,随着跨学科的研究范式对翻译学影响的日益增大,使我愈加感觉到相关问题的复杂性和多重性,认为有必要对其重新认识和展开进一步的讨论。翻译涉及若干类型的距离: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心理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永生;描写与交际——我国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两大主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李志英;异化、归化的理据与层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马亚娜;;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在句法上的体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王安原;吉哲民;;对译者角色——“隐身”的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周茹薪;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陈宏斌;;文化翻译的策略——《儒林外史》英译本个案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张德让;;清代的翻译会通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朱军;;论茅盾翻译的政治维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毛春华;;文本功能对翻译策略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10 刘孝银;;鲁迅翻译理论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珑;;网格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编译《虬髯客传》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士焯;;论译者的写作能力培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李明栋;;从一首古诗的翻译看功能翻译理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林莉莉;;英汉翻译写作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黄玮;;文化生态平衡与适度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冯学琪;;译者情感对文学翻译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美平;;京师同文馆与晚清翻译事业[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回译中的问题——以《喜福会》程乃珊译本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姜筠;;从接受美学角度论读者在文学翻译中的地位——以《尤利西斯》译本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武春野;“北京官话”与书面语的近代转变[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平;论重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朱姗姗;形神兼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孙瑞;朱生豪翻译风格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曼;林语堂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陆子晋;论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黄艳萍;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实践在中国语境下的新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张琦;从顺应论浅析专有名词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雷;冯小岩;秦燕飞;;基于读者差异的文化空白翻译策略[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2 张建惠;;从选择与适应看英译汉的异质引进[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左飚;实现文化可译的目标与原则[J];上海科技翻译;1999年04期

4 倪蓓锋;;译者目的与译本多样化——以《论语》为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王莉群;李骥云;;浅谈异化与归化方法在翻译中的运用[J];今日科苑;2009年14期

6 余美;;文学翻译审美空间的建构——以丹·布朗小说的中译本为例[J];英语研究;2008年04期

7 沈悦英;;文化预设及其翻译对策[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刘琴;;《大双心河》吴劳译本的误译分析[J];文学教育(上);2012年05期

9 乃托;;重阳·重九·Double Ninth[J];文史杂志;2006年05期

10 李铮;杨贤玉;;论译者的“隐形”和“显形”[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梦;“抵抗式翻译”的特色及其心理成因[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郑君;通过中法思维方式表征的差异性看领导人讲话稿中译法的翻译方法[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王曼;种子移植视角关照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翻译[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4 刘竞;从等效理论看《金瓶梅》中歇后语的英译[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倩;《中国的敦煌,人类的敦煌》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王雪明;论英译汉中过分“欧化”之弊[D];山西大学;2003年

7 徐展;关于小说The Bride Comes to Yellow Sky的翻译实践报告[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8 赵爱莉;英汉谚语互译的跨文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赵颖;英语物称主语及其汉译[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徐珏;目的论指导下儿童文学《魔幻水晶》的翻译[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30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30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9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