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叙事的“认同”修辞功能——香港新任特首梁振英参选演说分析
本文关键词:论叙事的“认同”修辞功能——香港新任特首梁振英参选演说分析
【摘要】:叙事的功能性已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叙事的"认同"修辞功能还未获得系统探讨。本文借助美国修辞学家肯尼思.伯克的"认同"理论,围绕其同情、对立、模糊三种内容认同以及规约、重复和递进三种形式认同,分析了香港新任特首梁振英2011年11月27日的参选演说。研究发现:此篇讲稿虽然主要为施政纲领,但赢得受众的却是安插在适当位置的几则精悍叙事;这些叙事实现了各种内容认同和形式认同。本文因此得出叙事是实现"认同"修辞功能的一种综合而又十分微妙的方法,如果运用适时、适度,将获得理想的修辞效果。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
【关键词】: 叙事 认同 肯尼思·伯克 梁振英参选演说
【分类号】:H15
【正文快照】: 叙事的功能已受到许多叙事学者与修辞学家的关注,但迄今还鲜有研究者对叙事的“认同”修辞功能进行系统探讨。美国修辞学家肯尼思·伯克(Kenneth Burke)虽然在多部著述中深入考察了言说者与受众进行“认同”(Identification)的诸多内容策略(同情认同、对立认同、模糊认同)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影;蒋严;;修辞三段论与寓义的语用推导[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02期
2 邓志勇;;叙事修辞批评:理论、哲学假定和方法[J];当代修辞学;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宏志;;论式:法律逻辑研究的新方向[J];政法论丛;2011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志勇;修辞三段论及其修辞运作模式[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1期
2 林景鸿;;特殊会话含义:西方修辞理论视角[J];外国语言文学;2007年02期
3 武宏志,刘春杰;修辞式推论探析──从逻辑的观点看《修辞学》[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4 牟晓鸣;;修辞三段论的认知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顾曰国;西方古典修辞学和西方新修辞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年02期
6 蒋严;论语用推理的逻辑属性——形式语用学初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张春泉;白马非马:修辞式推论[J];修辞学习;2001年01期
8 袁影;;解析“修辞推论”——亚里斯多德《修辞学》核心概念[J];修辞学习;2006年05期
9 蒋严;语言水平测试中理解型试题的语用考察[J];现代外语;2001年01期
10 徐盛桓;;语用推理的认知研究[J];中国外语;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峧;;唐宋时期指人受事主语句的演变[J];汉语学报;2005年01期
2 田英华;;传记叙事中的隐喻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王剑;只叙事实 努力求新——谈新闻的写作[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9年01期
4 王杰红;作者、读者与文本动力学——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的方法论诠释[J];国外文学;2004年03期
5 黄发锋;姚静;;叙事的格式塔美学[J];社科纵横;2007年08期
6 涂家金;;关于“以言动众”的策略——浅谈比彻的修辞形势理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李健;;广告语言与文化认同[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1期
8 刘兵;谭笑;;科学的两种修辞建构及其案例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汪文刚;董国俊;;20世纪西方语言论转向的三大流派[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10 王栋;;美国双语教育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宋凤娟;;试论电脑写作对现行写作学理论的冲击与挑战[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2 徐时仪;;语源义研究与词典释义溯源[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
3 韩敬体;;语文词典编纂者应有的修养——从王同亿先生的《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说起[A];中国辞书论集2001[C];2001年
4 李经伟;;语体转换与角色定位[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郑定欧;;方法论的呼唤[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韦宗林;;水族文字“反书”成因简议[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7 周明强;;言语社区构成要素的特点与辩证关系[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静 祝爱华;异体字的“淘汰”与“认同”[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2 记者 赵军;语言时尚体现生活追求[N];长春日报;2006年
3 谢俊英;普通话获中国各民族普遍认同[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4 本报评论员 马蔚;不过度忧虑,,也不消极对待[N];工人日报;2005年
5 记者 孔德胜 任德京;我市语言文字工作顺利达标[N];兰州日报;2005年
6 辽民研 整理;中国民俗语言学研究日趋成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周志强;新语文:拒绝还是接受[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乐黛云;如何才能跨文化对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9 宝鸡文理学院历史系 高强;“炎黄子孙”称谓的来龙去脉[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田英华;语言学视角下的传记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李凌燕;新闻叙事的主观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高军;英汉叙事语篇中第三人称代词下指的认知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王燕;新闻语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蔡玮;新闻类语篇研究的语体学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6 陈心林;南部方言区土家族族群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雷红波;上海新移民的语言社会学调查[D];复旦大学;2008年
8 陈浪;当代语言学途径翻译研究的新进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张玉芳;演讲话语象征性互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同玲;法庭提问中叙事的结构构建与使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2 王向宇;广告修辞的功能[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汪蕾芳;认同与翻译[D];外交学院;2005年
4 徐丛青;广告叙事[D];厦门大学;2002年
5 钟茜;新闻故事化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6 季芳;语言的认同与交际:苏州地区普通话、英语和方言的生态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邹春燕;单幅漫画作品中的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玉洁;公众演说中认同的说服力[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孙蕾;二语学习者的自我认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常丽;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质量评价认同原则[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31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31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