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A上B下”格式的多角度考察

发布时间:2017-09-04 09:17

  本文关键词:“A上B下”格式的多角度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格式 “A上B下” 句法 语义 语用 整合度


【摘要】:格式“A上B下”无论是在口语还是在书面语中,都经常使用,它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用的格式。其中“上”、“下”为其固定语型,它们是存在反义关系的方位词,在很多语例中经常以对举的形式存在,“A”、“B”为该格式的可变部分,具有很高的能产性。本文在现有语料支持的基础上,结合语料,运用相关知识对该格式进行充分的探究,对格式进行详细的描写,并从二个平面分析它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同时结合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对格式的整合度和认知原理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述。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前人研究现状、研究角度、研究的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等。 第二章细致地考察了“A上B下”格式中A、B的构成情况,“上”、“下”的词性,A、B各自与“上、下”的关系以及格式的句法功能和句法特征。 第三章主要考察了“A上B下”格式的语义特征和语用特征。通过分析格式的内部语义特征和外部语义关系,总结出格式的意义特征。并通过对例句的分析,总结出格式的语用特点。 第四章考察了格式的整合层级,以句法和语义层面的依据为判断标准,将格式分为四个整合层级:低、次低、次高、高整合度,并根据例句分析了每一层级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连续统,存在模糊地段,强化了大家对本格式在认知层面的理解。 第五章为结语,总结了各章的内容,并指出行文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格式 “A上B下” 句法 语义 语用 整合度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附件2-4
  • Abstract4-5
  • 摘要5-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8
  • 1.2 研究现状8-12
  • 1.2.1 有关类固定短语的研究8-10
  • 1.2.2 与“A 上 B 下”格式相关的问题研究10-12
  • 1.3 可能的创新点12-13
  • 1.4 研究的理论、方法13
  • 1.5 语料来源13-14
  • 第二章 A 上 B 下”格式的句法分析14-32
  • 2.1 “A 上 B 下”格式的内部构成14-23
  • 2.1.1 对 A、B 的分析14-19
  • 2.1.2 对“上”、“下”的分析19-21
  • 2.1.3 A 与“上”、B 与“下”之间的结构分析21-23
  • 2.2 “A 上 B 下”格式的句法功能23-28
  • 2.2.1 A、B 为体词时格式的句法功能23-25
  • 2.2.2 A、B 为谓词时格式的句法功能25-26
  • 2.2.3 A、B 为加词时格式的句法功能26-27
  • 2.2.4 A、B 为关系词时格式的句法功能27
  • 2.2.5 A、B 为代词时格式的句法功能27-28
  • 2.3 “A 上 B 下”格式的句法特征28-30
  • 2.3.1 格式充当谓语时的句法特征28-29
  • 2.3.2 格式充当修饰语时的句法特征29-30
  • 2.4 小结30-32
  • 第三章 “A 上 B 下”格式的语义特征和语用特征32-49
  • 3.1 “A 上 B 下”格式的内部语义关系32-35
  • 3.1.1 A、B 的语义关系32-33
  • 3.1.2 A、B 的认知制约33-35
  • 3.2 “A 上 B 下”格式的意义类型35-40
  • 3.2.1 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与反复35-37
  • 3.2.2 表示周遍的范围37-38
  • 3.2.3 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38-39
  • 3.2.4 表示对事物的处置或态度39-40
  • 3.3 “A 上 B 下”格式的表述功能40-42
  • 3.3.1 “A 上 B 下”格式的陈述功能40-41
  • 3.3.2 格式“A 上 B 下”的指称功能41
  • 3.3.3 格式“A 上 B 下”的修饰功能41-42
  • 3.4 “A 上 B 下”格式的语用分析42-47
  • 3.4.1 “A 上 B 下”格式的语用特征42-44
  • 3.4.2 “A 上 B 下”格式的表达特征44-47
  • 3.5 小结47-49
  • 第四章 “A 上 B 下”格式的整合层级考察49-60
  • 4.1 概念整合理论概述及其在“A 上 B 下”格式中的应用49-50
  • 4.2 “A 上 B 下”格式的整合层级分类50-59
  • 4.2.1 “A 上 B 下”格式整合层级分类标准50-52
  • 4.2.2 “A 上 B 下”格式的整合层级分类52-59
  • 4.3 小结59-60
  • 第五章 结语60-62
  • 参考文献62-66
  • 致谢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懿;;概念整合理论在意义构建中的解释力[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陆俭明;;构式与意象图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宋红梅;;对称式方位复合词“前后/上下/左右”的认知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4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5 朱富林;;“上下”考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鲁川;语义的先决性·句法的强制性·语用的选定性——基于三个平面理论的汉语信息语法的构思[J];汉语学习;2000年03期

7 于思湘;现代汉语中应增设方位型合成词[J];汉语学习;2002年04期

8 陶体富;;英汉空间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以“上下”空间关系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10期

9 李文莉;“上”、“下”隐喻映射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分析[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时秀娟;浅析汉语并列式四字格结构及其理据性[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7906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906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7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