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的逻辑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4 23:51
本文关键词:汉语修辞的逻辑分析
【摘要】:修辞与逻辑的关系,是语言学者和逻辑学者共同关注的的问题。从理论上对修辞现象进行逻辑分析,是语言逻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修辞是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对语言材料进行调整加工的过程。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为了人们更好地进行正确而深刻的思维。抽象的思维必须借助于语言来表达,而修辞可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使逻辑思维内容表达得更加灵活、形象、丰富。语言也必须依赖于思维才能发挥其作用。思维的正确与否决定了语言表达是否准确。修辞作为自然语言的高级运用,必须要符合思维的规律和规则,以逻辑为理据。 修辞可以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消极修辞以话语的明白准确为目标,用朴实的语言,,理性、客观地表达思维内容,严格遵守逻辑和语法规则。积极修辞注重表达形式的灵活变通,为了制造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有时会超越逻辑和语法规范。积极修辞又可以分为表层修辞和深层修辞两类。表层修辞是指话语的辞面和辞里完全一致,接收者可以直接从辞面理解其逻辑内容,其表达方式符合逻辑和语法规则。深层修辞是指话语的辞面和辞里不一致,其含义不能按辞面去理解。它的表面形式常常违反了逻辑和语法规则,但是也因为合乎情境,能够提高表达效果而构成了“无理而妙”的艺术修辞。 从同义手段角度和语境角度来分析修辞,可以使人们更清楚地看到修辞话语所蕴含的的逻辑本质。同义手段是指意义基本相同而修辞效果有别的不同语言表达式。修辞可以看作是对同义手段的选择的过程。思维的同一性是修辞对语言的同义选择的逻辑基础。语言的表达和理解都离不开语境。语境可以使修辞话语的内涵变得明确清晰,也可以使表面上不合逻辑的修辞话语变得合情合理。 任何正确的修辞,都是有其逻辑基础的。任何修辞话语都是对逻辑思维内容的表述。正确认识修辞与逻辑的关系,有助于人们更加规范和灵活地使用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更好地完成思想交流。
【关键词】:逻辑 消极修辞 积极修辞 同义手段 语境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2
- 1.1 选题原因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9-10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10-11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11-12
-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11
- 1.3.2 论文的创新之处11-12
- 第2章 逻辑是修辞的基础12-19
- 2.1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12-15
- 2.1.1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形式12
- 2.1.2 正确思维是准确表达和接收信息的先决条件12-15
- 2.2 修辞是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内容的方法15-19
- 2.2.1 逻辑是修辞的思维理据15-16
- 2.2.2 修辞有助于改善思维和语言的不协调性16
- 2.2.3 修辞可以使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逻辑思维内容16-19
- 第3章 修辞表达逻辑的基本要求和技巧19-41
- 3.1 修辞的两大分类19-20
- 3.2 消极修辞表达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20-22
- 3.2.1 消极修辞概况20
- 3.2.2 逻辑规律制约下的消极修辞表达20-22
- 3.3 积极修辞表达逻辑的技巧22-41
- 3.3.1 积极修辞概况22-23
- 3.3.2 规范修辞表达逻辑的技巧23-26
- 3.3.3 “无理而妙”的变异修辞表达逻辑的技巧26-41
- 第4章 从不同角度观照修辞话语中的逻辑思维41-46
- 4.1 从同义手段看修辞的逻辑基础41-43
- 4.1.1 词语的同义手段的逻辑基础41-42
- 4.1.2 句子的同义手段的逻辑基础42
- 4.1.3 思维的同一性是修辞活动的逻辑基础42-43
- 4.2 从语境中理解修辞话语的逻辑思维内涵43-46
- 4.2.1 语境中的修辞话语内涵具有明确性43-44
- 4.2.2 语境使不合理的修辞话语变得合情44-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50
- 附录A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习之;;《发凡》消极修辞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辞规理论概说[J];辽东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沙振坤;;从同义手段的选择辩“修辞不合逻辑”[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王叔新;论汉语矛盾修辞法的修辞功能和特点[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聂焱;修辞与逻辑关系新论[J];固原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5 李万杰;论变异语言与规范语言的矛盾统一性[J];楚雄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6 李先q;试论修辞的逻辑功能[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7 王叔新;论汉语矛盾修辞法[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颜晓云;浅谈深层修辞与语法、逻辑的关系[J];修辞学习;1997年01期
9 骆小所;修辞中的语流义变和情境义变[J];修辞学习;1997年04期
10 李玉梅;逻辑与修辞关系置辩[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7期
本文编号:794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94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