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言语反语研究的语用学视角

发布时间:2017-09-07 02:12

  本文关键词:言语反语研究的语用学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反语 言语反语 语用推理


【摘要】:无论是被当作辞格还是交际手段,反语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学者们纷纷从哲学、修辞学、文学、语言学等视角解读反语。纵观早期语用学及认知语用学视角的反语研究,它们具备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从听话人出发理解说话人意图,建构语用推理机制;二是对说话人的态度及反语的命题内容认识不足。从反语的词源说起,对反语语用理论的这两点进行解释,可以为反语的语用研究提供一个崭新视角。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
【关键词】反语 言语反语 语用推理
【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B12398S)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一、引言D.J.Enright(1986)曾这样描述Irony:无处不在、多种多样、富有魅力的现象仅体现于一词,这有点不幸甚至有点讽刺意义。[1]因此,不难想象,对Irony着迷的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从古典修辞学到现代语言学,人们对这种复杂的语言现象作过许多的观察与思考。无论是被当作辞格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艳花;;“反讽”之反讽——irony在中国的误读[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10期

2 刘正光;反语理论综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赵虹;;反讽话语回声解释论补释——以《傲慢与偏见》影视对话为语篇分析对象[J];外语电化教学;2009年01期

4 曾衍桃;40年反讽研究[J];学术研究;2005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力;;妙语的语法根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陈茜;陈可培;;试论《围城》中的反讽翻译[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姚俊;;反讽暗示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曲家丹;;言语行为理论与《哈姆雷特》中的戏剧反讽[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张英慧;;反语言语行为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6 刘颖;;反语认知的概念整合理论解释[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年10期

7 马睿颖;林大津;;从表达效果到交际效果:现代汉语修辞观的语用学转向[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李尊帅;;反讽话语的语境研究——《红楼梦》中反讽话语的语境暗示与语境限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9 李红光;;反语的认知机制及使用动机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11期

10 李锐;韦静;;对美国总统辩论语篇中言语反讽的认知语用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萌;汉语儿童反语理解的心理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姚俊;汉英言语反讽的形式与功能一项基于电视辩论语料的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3 赵虹;言语反讽的关联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黄缅;相邻关系—汉语反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5 宋雪松;英语句子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李美妍;先秦两汉特指式反问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明树;“主观化对等”对原语文本理解和翻译的制约[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君;基于心理模型语用推理的反语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裴富家;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风格翻译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付滢;回声话语的语用功能及其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娜;语用充实、语用异常及词汇阻遏[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杨凯华;周作人与“左翼”(1927~1936)[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奉先武;中文熟悉反语心理加工过程:来自ERP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卢喜飞;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8 苏彦;《傻瓜威尔逊》中言语反讽的关联理论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9 周骞;《飘》中言语反讽的言语行为理论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谢志娟;顺应论视角下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涂靖;反讽的语用特征和限制条件[J];外语学刊;2002年01期

2 文旭;反讽话语的语境暗示与限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玲;;间接言语行为转喻中的语用参数[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谭小辉;;推理与意图的语用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7期

3 孙安胜;郭绍妮;;从合作原则的违反到语意解读[J];现代交际;2010年11期

4 张韧弦;熊学亮;;从请求行为管窥两种语用推理图式的异同[J];外语学刊;2005年06期

5 陈小明;;试论关联理论对会话含意理论的发展[J];韶关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李忠艳;路卿;;浅析关联理论语用推理的逻辑整合过程[J];大家;2010年16期

7 李俊妍;张宇;;话语误解的认知语用学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高海龙;;语用推理中的缺省逻辑与常规关系[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阮瑾;话语及话语的理解[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肖敏;;关联理论视角下的会话含义解读[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英;;基于说话人的对话语音分割[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2 李斌;陈小荷;;汉语褒贬词语的褒贬指向问题初探[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艾妮;;谏劝中委婉格运用的“源”与“流”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燕芳;;从关联理论看外交委婉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徐盛桓;;语用推理:从原则到模型[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反问句的功能和语用分析[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晋瑞;;关联理论视阈下的摹状词指称赋值研究[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刘根辉;李德华;尉迟治平;;形式语用学研究状况与展望[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梁在明;霍光利;;间接言语行为的表达与理解[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佘晨光;;同传中的简洁原则与同传质量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引甫;颇具特色的语文工具书[N];光明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贾婧;口语翻译:突破语言通讯障碍的“法宝”[N];科技日报;2007年

3 徐家永;要注意三种特殊否定句的使用[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4 丁文曦;说话连“嗯”带“啊”,口头语后面的另类道理[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5 李爱军;面向言语工程的情感语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刘洪宇;当机器听懂了我们的声音[N];辽宁日报;2008年

7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正确使用“的地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8 龙圣明;明星也要加强中文修养[N];中国文化报;2006年

9 刘慧英;口语语病的两个语法成因[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10 朱珉迕;说中文和“拌洋荤”[N];解放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翠;语言学中的预设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剑影;现代汉语能性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吴炳章;交际博弈论[D];河南大学;2009年

4 杨子;言语交际的关联优选模式及其应用[D];复旦大学;2008年

5 陈鸿瑶;现代汉语副词“也”的功能与认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郑志进;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其在话语生成和理解中的认知语用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周莉;现代汉语“别说”的语义、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张s,

本文编号:806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06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9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