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英穿戴动词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7 12:36

  本文关键词:汉英穿戴动词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穿戴动词 语义场 义位 比较 文化


【摘要】:衣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手段。因此不论什么民族对衣食都非常重视。由衣食行为产生的词语也很丰富,是常用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高频词语。因此,穿戴动词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高频词语,穿戴概念更是在各个民族的思想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汉英穿戴动词作为研究对象,从语义场、语义范围、语用功能和文化四个方面着手,对汉英穿戴动词进行比较分析。 本文首先运用义素分析法对汉英穿戴动词进行语义分类并划分出“着帽”、“着衣”、“着鞋袜”、“着配饰”四个子场,并对其进行语义描写和比较分析。在语义分类和语义场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汉英穿戴动词进行语义范围和语用功能的比较研究,并得出语义范围较大、使用频率高的汉英穿戴动词就是核心词的结论,进而了解汉英穿戴动词的搭配能力的不同。在语用功能方面,对汉英穿戴动词构成的短语和熟语依照表达内容进行分类和论述,说明了汉英穿戴动词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最后通过对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分析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汉英穿戴动词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关键词】:穿戴动词 语义场 义位 比较 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H3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一、绪论9-13
  • (一) 研究现状9-10
  • (二) 选题意义及目的10-11
  • (三)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11
  • (四) 研究方法11-13
  • 二、汉英穿戴动词语义场分类13-33
  • (一) 汉英穿戴动词语义分类13-19
  • 1. 汉语穿戴动词的语义分类13-15
  • 2. 英语穿戴动词的语义分类15-19
  • (二) 汉英穿戴动词语义场比较研究19-31
  • 1. 汉英穿戴动词“着帽”子场比较研究20-22
  • 1.1 汉语穿戴动词“着帽”子场义素义位分析20-21
  • 1.2 英语穿戴动词“着帽”子场义素义位分析21
  • 1.3 汉英穿戴动词“着帽”子场比较分析21-22
  • 2. 汉英穿戴动词“着衣”子场比较研究22-26
  • 2.1 汉语穿戴动词“着衣”子场义素义位分析22-24
  • 2.2 英语穿戴动词“着衣”子场义素义位分析24-25
  • 2.3 汉英穿戴动词“着衣”子场比较分析25-26
  • 3. 汉英穿戴动词“着鞋袜”子场比较研究26-28
  • 3.1 汉语穿戴动词“着鞋袜”子场义素义位分析26-27
  • 3.2 英语穿戴动词“着鞋袜”子场义素义位分析27
  • 3.3 汉英穿戴动词“着鞋袜”子场比较分析27-28
  • 4. 汉英穿戴动词“着配饰”子场比较研究28-31
  • 4.1 汉语穿戴动词“着配饰”子场义素义位分析28-29
  • 4.2 英语穿戴动词“着配饰”子场义素义位分析29-30
  • 4.3 汉英穿戴动词“着配饰”子场比较分析30-31
  • (三) 本章小结31-33
  • 三、汉英穿戴动词语义语用比较研究33-48
  • (一) 汉英穿戴动词语义范围比较研究33-43
  • 1. 汉英穿戴动词语义范围分析33-42
  • 1.1 语义范围较大的汉英穿戴动词33-37
  • 1.2 语义范围适中的汉英穿戴动词37-42
  • 1.3 语义范围较小的汉英穿戴动词42
  • 2. 小结42-43
  • (二) 汉英穿戴动词语用功能比较研究43-46
  • 1. 汉语穿戴动词的语用特点43-45
  • 2. 英语穿戴动词的语用特点45-46
  • (三) 本章小结46-48
  • 四、汉英穿戴动词与中西服饰文化48-52
  • (一) 汉语穿戴动词与中国服饰文化48-50
  • (二) 英语穿戴动词与西方服饰文化50-51
  • (三) 本章小结51-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岑运强;语义场和义素分析再探[J];福建外语;1994年Z2期

2 郭伏良;义位间的义素类聚分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3 张庆云;义位的民族个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年02期

4 张志毅;;词位的语义结构[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蒋绍愚;;两次分类──再谈词汇系统及其变化[J];中国语文;1999年05期



本文编号:809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09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7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