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无条件构式的省缩及其句法-语用后果

发布时间:2017-09-08 07:36

  本文关键词:无条件构式的省缩及其句法-语用后果


  更多相关文章: 无条件构式 省缩 句法-语用 主观性


【摘要】:无条件构式经历了无条件连词后的两项成分向一项成分过渡和"也/都"类副词消失的省缩过程后,产生了新构式。新构式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表达情态意义,在句法和语用上的表现与原构式有诸多差异。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无条件构式 省缩 句法-语用 主观性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项目批准号:13XN101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C740027)资助
【分类号】:H141
【正文快照】: 1.引言本文的“无条件构式”指由无条件连词参与构成的表达格式。无条件构式省掉某个组成部分后会使得原构式缩减为一个新的构式,此现象可称为“无条件构式的省缩”(江蓝生、杨永龙,2006;江蓝生,2007),如:(1)a.这问题无论如何要赶快解决(吕叔湘例)0)b.老人家,您说吧!怎么练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明扬;基本句式和变式[J];汉语学习;2000年01期

2 沈家煊;;汉语的主观性和汉语语法教学[J];汉语学习;2009年01期

3 祁杰;;兼语结构式“我叫你VP”的语用功能微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4 潘国英;;论汉语动词重叠的主观性表达[J];修辞学习;2007年01期

5 董秀芳;;“都”的指向目标及相关问题[J];中国语文;2002年06期

6 高增霞;;从非句化角度看汉语的小句整合[J];中国语文;2005年01期

7 江蓝生;;同谓双小句的省缩与句法创新[J];中国语文;2007年06期

8 彭利贞;;论一种对情态敏感的“了_2”[J];中国语文;2009年06期

9 张雪平;;非现实句和现实句的句法差异[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06期

10 李泰洙;“也/都”强调紧缩句研究[J];语言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斌;;Nn类“差点儿没”的固化[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2 杨迎楹;;否定词与“或(者)”共现的语义解读[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02期

3 刘佳;;重动句结构特点综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4 王华;;小句宾语句陈述类动词整合特征分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年04期

5 陈永莉;;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语序原则:结果成分居后[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岳中奇;;“移位”与“倒装”再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刘瑾;;近十年国内语言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的进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孙新凯;;“完句”视角下的汉语范畴研究——以时间范畴为样本[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曾跃都;;多义性词项范畴原型效应与主观性[J];外国语言文学;2012年03期

10 巴丹;张谊生;;“都”与“也”在任指句中的异同[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5 朴锦海;汉韩频率副词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范丽君;汉藏语因果类复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皇甫素飞;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莉莉;现代汉语无条件让步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尹方园;“VA”动结式表层语义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徐正科;汉语“一量名”结构的句法语义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4 郝敏;现代汉语广义领主属宾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艳楠;副词作状语的移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吴慧颖;“人人”与“每个人”的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王俊;“常常”和“通常”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宋衡;介词框架“PX以后”考察[D];河南大学;2011年

9 胡欢;原型模型理论框架下英语倒装句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马聪丽;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洪波;;否定词和语气副词共现的语序问题——兼论负极性语气副词的来源及形成机制[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贾军红;;指示语:自我中心性和主观性[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石毓智;《女人,火,危险事物——范畴揭示了思维的什么奥秘》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5年02期

4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5 谢留文;客家方言的一种反复问句[J];方言;1995年03期

6 罗福腾;山东方言里的反复问句[J];方言;1996年03期

7 罗国强;;“于”的动词用法探讨[J];古汉语研究;2007年02期

8 徐萍;空指代在汉语中的适用性[J];淮阴师专学报;1996年03期

9 余东涛;;说现代汉语时间词宾语[J];汉语学报;2007年02期

10 彭睿;;构式语法化的机制和后果——以“从而”、“以及”和“极其”的演变为例[J];汉语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冬梅;现代汉语动名互转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李敏;现代汉语非现实范畴的句法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任飞;非疑问用法的“什么”及其相关格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12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12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5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