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山西襄汾方言声调与轻声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08:09

  本文关键词:山西襄汾方言声调与轻声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襄汾方言 单字调 连读变调 轻声 实验研究


【摘要】:襄汾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隶属于临汾市。襄汾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汾河片。本文以陶寺镇为代表的襄陵河东话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襄汾方言的单字调格局、双字调变调模式以及轻声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襄汾方言有五个声调,分别为阴平21、阳平113、上声31、阴去33、阳去53。单字调时长因个人发音风格而异,与性别无关。 2.襄汾方言双字调连读变调在音高和时长方面的表现是:(1)音高方面:①双字调后字为阳平和阴去调时,基本保持原调;②阳去调为后字时,调值由单字时的53变为32;③双字调阴去调为前字时,前字都发生变调,从单字时的平调变为升调或降调。(2)时长方面:襄汾方言双字组前字为阳平调时时长最长,男声前后字时长比单念时短,女声无明显规律。 3.襄汾方言的轻声其实是“中和调”。(1)襄汾方言的轻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阴平、上声、阴去和阳去后的轻声字读的又轻又短,另一种是阳声调与轻声组合时的轻声字为降幅较为明显的降调;(2)重轻式两字组前字由于受轻声影响,声调曲线由原来的平调或降调变为先略升后缓降的曲折线;(3)襄汾方言的轻声字时长比非轻声字略有缩短;(4)襄汾方言的轻声字音强大多减弱,但部分轻声字音强增强,与普通话轻声相似,音强不是决定因素。
【关键词】:襄汾方言 单字调 连读变调 轻声 实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7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前言9-18
  • 1.1 汉语声调概述9-11
  • 1.1.1 汉语声调实验研究综述9-10
  • 1.1.2 汉语轻声研究综述10-11
  • 1.2 襄汾方言11-13
  • 1.2.1 襄汾方言研究概况11-12
  • 1.2.2 襄汾方言音系12-13
  • 1.3 研究说明13-18
  • 1.3.1 研究目的13
  • 1.3.2 研究方法13-14
  • 1.3.3 研究过程14-18
  • 第二章 襄汾方言单字调实验研究18-27
  • 2.1 音高研究18-20
  • 2.1.1 单个人的LZ值18-20
  • 2.1.2 所有发音人的LZ值20
  • 2.2 时长研究20-24
  • 2.2.1 单个人的时长研究21-23
  • 2.2.2 所有发音人的时长研究23-24
  • 2.3 结果分析24-27
  • 2.3.1 单字调基频走势24-25
  • 2.3.2 单字调调域分析25
  • 2.3.3 单字调时长25
  • 2.3.4 单字调调值25-26
  • 2.3.5 与传统语音学研究的对比26-27
  • 第三章 襄汾方言双字组(非轻声)连读变调实验研究27-55
  • 3.1 音高研究27-46
  • 3.1.1 双字组基频均值与标准差27-36
  • 3.1.2 双字组基频归一化36-45
  • 3.1.3 双字组变调模式分析45-46
  • 3.2 时长研究46-53
  • 3.2.1 双字调时长均值与标准差47-50
  • 3.2.2 双字调时长归一化50-52
  • 3.2.3 男女声单双字时长比较52-53
  • 3.3 襄汾方言连读变调类型分析53-54
  • 3.4 本章小结54-55
  • 第四章 襄汾方言轻声实验研究55-66
  • 4.1 音高研究55-60
  • 4.1.1 重轻式两字组的基频均值和标准差55-58
  • 4.1.2 调域分析58
  • 4.1.3 轻声词基频归一化58-60
  • 4.2 时长研究60-62
  • 4.2.1 重轻式两字组的时长均值和标准差60-61
  • 4.2.2 时长归一化61-62
  • 4.3 音强研究62-63
  • 4.4 襄汾方言轻声的特点63-66
  • 第五章 结语66-68
  • 参考文献68-70
  • 附注70-75
  • 附表70-73
  • 附图73-75
  • 致谢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继伦,王嘉龄;关于轻声的界定[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2 李荣;温岭方言的连读变调[J];方言;1979年01期

3 林茂灿 ,颜景助;北京话轻声的声学性质[J];方言;1980年03期

4 熊正辉;怎样求出两字组的连读变调规律[J];方言;1984年02期

5 魏钢强;调值的轻声和调类的轻声[J];方言;2000年01期

6 李小凡;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的层级和类型[J];方言;2004年01期

7 吴建生;;万荣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和轻声——兼谈山西方言重轻式两字组轻声调值的类型[J];方言;2008年04期

8 刘俐李;20世纪汉语连读变调研究回望[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邢向东;;论西北方言和晋语重轻式语音词的调位中和模式[J];南开语言学刊;2004年01期

10 王嘉龄;;汉语方言轻声音高的几种类型[J];南开语言学刊;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812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12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b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