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视觉动词“见”与“See”的语法化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20:16

  本文关键词:视觉动词“见”与“See”的语法化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语法化 视觉动词 “see” “见” 认知语言学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并不是客观世界的直接反映,而是人类通过感知和体验对客观世界的构建。这就启发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从语言系统内部去研究语言,还应结合人类的认知从语言外部寻求语言演变的理据。语法化是指词汇语素演变为语法语素,或从较低的语法地位跃进到较高的语法地位的过程(Kurytlowicz,1965:52)。在日常生活中,,视觉动词的使用不仅范围广,而且频率高。语言研究表明,使用频率越高的词,语法化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选取视觉动词进行语法化研究,更易于探求语言演变的机制及动因。汉语视觉动词“见”和英语视觉动词“see”在语义方面具有较高的对等性。语言学界有不少针对“jian(见)”的语法化研究,而对于“see”的语法化研究却相对较少,对于二者语法化的对比研究就更不多见。 不同于以往只从认知、语义或句法功能变化等某一角度去研究语法化的大多数研究,本文基于动词事件认知模式,综合意象图式、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采用对比分析法,对汉语视觉动词“jian(见)”和英语视觉动词“see”的语法化进行对比分析,以尝试为两者的语法化过程提供较为全面的描述和解释,探讨两者在语法化演变路径、机制以及语法化程度等方面的异同。该研究对进一步探索汉英语认知共性和对语言演变规律有一定积极作用。 研究发现,视觉动词“jian(见)”和“see”的语法化过程具有相同的路径和机制。在意象图式层面,两者都经历了从物理空间图式到心理空间图式,再到言语-行为空间图式的拓展,其演变机制是隐喻和转喻等人类思维机制在认知视觉行为的过程中对视觉行为的形式或结果的彰显。在语义层面,两者都经历了视觉语义逐渐衰减而因果语义逐渐凸显的演化过程,实现了语义认知模式从具体到抽象的转换,其动因和机制在于不同语义成分的竞争和表层结构的重新分析。在句法层面,随着语义的复杂化和主观化,两者对事件的表述都体现出由单一事件到复杂事件的演变趋向。就句法功能而言,它们逐渐丧失了典型行为动词的特征而获得虚词的功能特征,其机制在于句法结构与概念经验的象似性以及话语表达视角的改变。 此外,本文还发现,“jian(见)”和“see”的语法化也存在一定差异。首先,两者的语义内涵和功能分布不对称,汉语“jian(见)”的语义内涵比英语“see”的更为复杂。其次,汉语“jian(见)”的演化方式可概括为两种:一是由表视觉行为到单纯的接触,并最终成为动词词缀。二是由表被动感知到表遭遇经历,以及最后的被动标记。而英语“see”的演化方式比较单一,即由视觉行为到心理行为再到逻辑推理。从总体上看,在语法化程度的长轴上,汉语“jian(见)”比英语“see”走的更远,这是因为,“jian(见)”已经发展到了词缀化阶段而“see”仍处于功能词阶段。
【关键词】:语法化 视觉动词 “see” “见” 认知语言学
【学位授予单位】:聊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4;H146
【目录】:
  • Abstract4-6
  • 摘要6-9
  • Chapter 1 Introduction9-20
  • 1.1 Research Background9-10
  • 1.2 Research Objectives10-11
  • 1.3 Organization of this Thesis11
  • 1.4 A Review of Grammaticalization Studies11-15
  • 1.5 A Review of Grammaticalization Studies on Vision Verbs15-19
  • 1.6 Material Sources of the Thesis19-20
  • Chapter 2 Theoretical Bases20-35
  • 2.1 Image Schema20-21
  • 2.2 Semantic Perspective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21-23
  • 2.3 Syntactic Perspective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23-27
  • 2.4 Sweetser’s Theory of Three Domains27-28
  • 2.5 Grammaticalization Theory28-35
  • Chapter 3 Grammaticalizations of "Jian(见)" and "See"——a Contrastive Analysis35-77
  • 3.1 Extension of the Image Schema of "Jian(见)" and "See" in Grammaticalization35-48
  • 3.2 Semantic Changes of "Jian(见)" and "See" in the Process of Grammaticalization48-65
  • 3.3 Syntactic Structure of "Jian(见)" and "See" in the Process of Grammaticalization65-77
  • Chapter 4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Jian(见)" and "See" in Grammaticalization77-82
  • 4.1 Similarities between "Jian(见)" and "See" in Grammaticalization77-79
  • 4.2 Differences between "Jian(见)" and "See" in Grammaticalization79-82
  • Chapter 5 Conclusion82-86
  •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Thesis82-84
  • 5.2 Limitations of the Thesis84-86
  • Bibliography86-89
  • Acknowledgements89-90
  • Publications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福祥;关于语法化的单向性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3年04期

2 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3 李润;试论实词虚化与句法结构的关系─—从“见”字的演变谈起[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4 韩玉国;汉语视觉动词的语义投射及语法化构拟[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4期

5 王寅,李弘;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句法成因的解释[J];外语学刊;2003年01期

6 王寅;狭义与广义语法化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王寅;语言符号象似性研究简史——认知语言学讨论之一[J];山东外语教学;2000年03期

8 邓云华,储泽祥;英汉连接词语法化的对比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9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10 吴福祥;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822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22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9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