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对白话诗歌翻译的卓越贡献
本文关键词:闻一多先生对白话诗歌翻译的卓越贡献
【摘要】:闻一多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民主主义战士、学者、诗人。他在翻译实践和理论方面可谓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并因此成为白话文诗体翻译的先锋人物。
【作者单位】: 成都师范学院外语系;
【关键词】: 闻一多 诗歌 翻译
【分类号】:H059;I207.25
【正文快照】: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原名闻家骅,又名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主义战士、新月派诗人代表,新格律诗的提倡者,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同时,闻一多也是白话文诗体翻译的先驱者,翻译作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邹小娟;;论闻一多的译诗——以翻译白朗宁夫人《十四行诗》为例[J];长江学术;2011年01期
2 崔月信;;闻一多的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成就[J];兰台世界;2012年04期
3 南治国;闻一多的译诗及译论[J];中国翻译;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哲华;A Red,Red Rose译文赏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2 王芳;陈芳;;散文与诗歌的审美价值及翻译中的尺度与限度[J];科技信息;2006年S1期
3 陈缘梅;;中国古诗英译的可译性——赏读Transplanting the Seed:Poetry and Translation[J];莆田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陈缘梅;;从中国古诗英译看奈达的“动态对应”理论[J];韶关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王芳;;诗歌的审美价值及其翻译中的尺度与限度[J];文教资料;2009年01期
6 曹广涛;;传统戏曲英译的翻译规范刍议[J];译林(学术版);2011年Z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中国古典哲理诗及其翻译[D];西北大学;2002年
2 宋瑜;[D];浙江大学;2003年
3 刘红岭;闻一多诗歌翻译的美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4 彭方;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陈丹;从诗学视角管窥[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6 严薇;诗歌翻译的失去与得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7 陈颖芳;译者的职责[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孙静婧;汉诗英译外在美再现的中庸之道[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珑珑;论朱湘的诗学观对其翻译观的影响[D];湘潭大学;2009年
10 付爱;新月社诗歌翻译选材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雷颐;闻一多的两次转向[J];炎黄春秋;2003年01期
2 回纲;;近代中国几种诗歌翻译思想综述[J];职大学报;2010年03期
3 李标晶;论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新月诗派的影响[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攀宇;;闻一多诗歌意象的美学持征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01期
2 李征宙;闻一多文体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柏钰;;试论闻一多诗的基督教意蕴[J];襄樊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李群林;石柏胜;;原型批评视野下的闻一多诗歌中的天堂原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时萌;瑰丽丰富的心灵世界——闻一多诗歌总论之一[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6 廖楚燕;;从创作及翻译作品对比看苏曼殊翻译思想[J];韶关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7 程光炜;闻一多新诗理论探索[J];文学评论;1998年02期
8 程维新;浅谈闻一多诗歌的思想倾向与艺术风格[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吕进;李冰封;;由红到黑:对闻一多诗歌意象的一种阐释[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彭钢;试谈闻一多诗中的“廓线”和“布局”[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扬志;;城与人的繁复图景——以邰筐诗歌的“临沂叙事”为中心[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立群;;垂落的姿态及其延展的过程——关于李轻松诗歌几种关键词的解读及其他[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许更生;;郑樵诗歌与其人生观浅探[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子淳;;现代化早期实践者的心声——读刘鹗《登太原西城》[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子淳;;现代化早期实践者的心声——读刘鹗《登太原西城》[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洁岷;;面对灾难或重大社会问题,诗歌何在? 诗人何为?[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亮;;在暧昧的临沂——邰筐诗歌散论[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轻松;;所以,我还在这儿[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晓翠;;别一种生存状态——关于李小洛诗歌中“慢”的解读[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李小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建周;;写者姿态与诗歌处境——对近年来青年诗人创作的一种阐释[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晋悦;顾彬:我宁愿被称为诗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罗新璋(翻译家);翻译家中的文章家[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3 郑庆珠 学者;当代翻译家的译事物语[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4 郁葱;2005年,我喜欢的诗歌[N];文学报;2006年
5 郭志刚;“与史同在”[N];文艺报;2006年
6 何轩;打工诗歌与和谐文化建设[N];文艺报;2008年
7 陈村;砌下乱梅如雪[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8 王小鲁;诗人还是不是那个为世界喊疼的人?[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记者 曾祥书;“用什么捍卫我们的诗歌”研讨会在京举行[N];文艺报;2006年
10 吴其中;诗歌的意境[N];安庆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大恒;江淹文学创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飞滨;汉—唐游侠诗发展史纲[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孙老虎;陈三立诗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鲁克兵;杜甫与佛教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李新;陈子龙诗文创作与文学思想[D];南开大学;2009年
6 白盛友;吕温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罗春兰;鲍照诗接受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陈欣;论闻一多的文化阐释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凤霞;先秦两汉诗歌的生命意识及其艺术显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静;周密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强;一阵狂笑,一掬清泪[D];西南大学;2009年
2 刘红岭;闻一多诗歌翻译的美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3 严小玲;中国古代论诗诗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唐爱霞;论温庭筠的人生悲剧与诗歌美学风貌[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朱晨;苏曼殊与英国浪漫主义[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叶治;杜甫诗歌叙事视角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吴林;王绩思想及其诗歌简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武国权;赵次公《杜诗先后解》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韩美霞;王昌龄及其诗歌论稿[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玲;龚鼎孳诗词论稿[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31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31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