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以审美情感体验拓展课外阅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00:10

  本文关键词:以审美情感体验拓展课外阅读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情感 职校生 阅读模式


【摘要】:近年来职业教育在获得蓬勃发展的同时,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令人堪忧,本文试图以审美情感体验激发职校生的阅读兴趣,从感知、反思、提升几方面来进行审美情感体验式的阅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模式探究。
【作者单位】: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旅游商贸分院;
【关键词】审美情感 职校生 阅读模式
【分类号】:H193
【正文快照】: 自有文字起,阅读就伴随人类文明一路走来。一个群体的阅读水平,标志着其文明程度的高低。而对于个人来讲,读书是情感与心智的旅行,读书能使人获取广博知识,提升人文素养,实现人生目标,洞悉社会发展,体验人类进程等。优质有效的阅读于人于世皆受益无穷。一、以审美情感激起学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米兰·昆德拉;艾晓明;;贬值了的塞万提斯的遗产[J];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望衡;;炫目的学术景观:美育的凸起——20世纪初社会转型之际美学现象考察之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李道先,侯曙芳;试论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陈望衡;美是一种价值的形容词——简评蔡元培的美本体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张爱红;;对中国传统美育思想“惯性”的质疑——兼论庄子美育的当代价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朱立国;;从“羊人为美”看李泽厚的图像美学尝试——读《美的历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9 张继涛;;当代美育发展历程及其问题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10 周珑;;审美化生存——论李健吾文学批评审美维度的建构与坚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硕兵;;红色资源在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培训中的运用探讨[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旭晓;;中国美学的历程与转向[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3 蒲晓业;;情感教育与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4 芦净;;案例教学应用于高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宁本涛;方琴;;有效课堂教学的时间配置策略探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阴元铮;;艺术治疗的发生机制初探[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贺昌盛;;晚清民初“文学”学科的学术谱系——从“词章”到“美术”再到“文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宋妍;;对李泽厚“人的自然化”与“情本体”的质疑[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胡健;;梁启超美育思想新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10 王敏;佟月华;;双语教学情境中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4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佴e,

本文编号:833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33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a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