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公案》的中西流传与变异
本文关键词:《狄公案》的中西流传与变异
【摘要】:高罗佩(Robert Van Gulik,1910-1967)是荷兰伟大的汉学家与作家,他的《狄公案》系列创作在东西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狄公故事从中国传统公案小说出发,通过高罗佩的翻译进入异质文化并影响到他的创作,而后再次通过翻译返销回中国本土的三个阶段。《狄公案》的流传与变异经历了起点—终点—返回起点的双向交流圆形循环过程,这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非常罕见的成功案例,反映了一种相互交流、反馈、共生与互补的关系。它代表着比较文学译介学的价值与意义。
【作者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狄公案》 公案小说 侦探小说 高罗佩
【基金】:20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英语世界清小说研究”(项目编号:12YJC751021)阶段性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编号:ZYGX2011J106)
【分类号】:I563.074;H059
【正文快照】: 从19世纪传入英语世界开始,中国古典小说逐渐为英语读者所了解和熟悉。古典小说的文学成就在获得国外读者认可的同时,也对一些作家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即是荷兰人高罗佩(Robert Van Gulik)创作的《狄公案》侦探小说系列。高罗佩将一部中国传统公案小说《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毅衡;;名士高罗佩与他的西洋狄公案[J];作家;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灿;翻译批评:从印象到科学——浅谈翻译批评的科学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高路,高远;“黄花”=“yellow flowers”?——从一例中诗英译看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必要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朱明胜;略论归化翻译与文化意象的缺失[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王林;;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与翻译陷阱[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张卫萍;;从译者风格看《红楼梦》的文化意象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张德让,翟红梅;论译语文化与文本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张锦兰,张德让;译语文化与译作的变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徐朝友;鸳鸯蝴蝶派对柯南道尔小说女性形象的移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张春慧;;Peter Newmark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姚珑;;网格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编译《虬髯客传》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孔燕;;从文化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孙丹枫;;浅析庞译《论语》之特色——庞德个性化解读对《论语》译本翻译取向的决定作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4 许春翎;;古典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阐释——兼评林语堂译介《浮生六记》中的审美体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芦笛;;中国古典诗歌中文化意象的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汪懿婷;;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析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余素香;;从阐释学视角比较《春晓》的不同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莹;语用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商标词英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平;论重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汪亮;对比研究: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胡成蹊;文学译者的人文素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高凡凡;王尔德在20世纪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金帅;论译者主体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周丽雯;说海透珠——论吴兴华的作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陆子晋;论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永林;中国“公案小说”与西方“侦探小说”的比较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1994年03期
2 魏艳;;论狄公案故事的中西互动[J];中国比较文学;2009年01期
3 赫凛冽;;中国公案小说与西方侦探小说写作方法刍议[J];山花;2011年04期
4 G.基罗斯,戚铁潭;从侦探小说到电视系列剧[J];国外社会科学;1983年11期
5 小骏;;程小青和“霍桑探案”袖珍丛刊[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6 伤痕;;推理辞典[J];青少年文学(推理世界B辑);2008年03期
7 比目鱼;;《2666》:一部气势磅礴的奇书[J];书城;2009年11期
8 宋安娜,,黄泽新;西方侦探小说的发展趋势[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9 丁丽英;;女性化的推理[J];博览群书;1999年01期
10 斯韦特兰娜·拉赫曼诺娃;粟周熊;;亚历山德拉·马里宁娜其人[J];外国文学动态;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学博士 张清芳;转向现实与真实:世界侦探小说发展新趋势[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2 王芳;永不褪色的侦探小说[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3 阿昌(书评人);地狱的掌门人们[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4 张俊翔;女作家领军俄侦探小说界[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特约记者 丁丽洁;欧美侦探小说家布洛克来了[N];文学报;2006年
6 赵家鹤(翻译家);传统侦探小说的颠覆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7 谢刚 (新星出版社总编辑);阅读之前,有真相[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江筱湖;侦探小说 爱在惊魂未定时[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9 傅博;岛田庄司:新本格推理小说之先驱[N];文艺报;2009年
10 刘彤 公司职员;微笑之国的另一面[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萍;高罗佩及其《狄公案》的文化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李琼;保罗·奥斯特的追寻:在黑暗中寻找自己的位置[D];厦门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薇;高罗佩《铁钉案》及其中译本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2 池海萍;论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写作技巧[D];河北大学;2009年
3 李琛琦;保罗·奥斯特《神谕之夜》中的反侦探小说叙事艺术[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肖立平;对经典侦探小说的背离:格雷厄姆·格林的《布赖顿棒糖》[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莹;论《纽约三部曲》对传统侦探小说的颠覆[D];辽宁大学;2012年
6 叶静;《ABC谋杀案》的叙述特点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7 梁源;鲍里斯·阿库宁作品《阿撒泻勒》创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都文娟;论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何晓娟;《我的名字叫红》:“不确定性”解读[D];云南大学;2011年
10 张永钢;沃特·莫斯利小说《蓝衣魔鬼》叙事特征解析[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36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36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