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语义学:引进与诠释
本文关键词:平衡语义学:引进与诠释
【摘要】:平衡语义学为后格赖斯语境论新观点,认为"平衡"范式是语言与意义、语义 - 语用界面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通过观察交际情境中话语如何发挥作用,运用形式化博弈论分析方法构建话语意义模式,试图在部分信息构成的复杂结构中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同时,平衡语义学在哲学渊源、说话人 - 听话人关系和话语意义加工过程等方面均提出新观点,用平衡思想融合多个长期对立的观点。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
【关键词】: 平衡语义学 博弈论 情境理论 意义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英语将来时助动词语义-语用界面意义研究”(11YJC740042) 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经费项目“动态-平衡视域中的英语将来时助动词意义研究”(LBH-Z1222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1 引言 美国日常语言哲学家波尔·格赖斯( Grice) 发表《逻辑会话》,认为“所言”属于语义学范畴, “所含”属于语用学范畴,并利用“修改了的奥克 姆剪刀”原则( principle of Modified Occam's Ra- zor) ( Grice 1989: 47) ,将“所言”和“所含”截然分 开,同时又将指称确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丽梅;朱乐红;;从博弈论谈商务谈判语言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及其应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庞玉奇;试论汉字与图画、刻记符号的关系[J];内蒙古电大学刊;1994年05期
3 王庆生;谈篇章修辞[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4 苟志效;意义与指称[J];学术研究;2000年05期
5 华玉明,黄艳梅;现代汉语中“一”的用法[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6 王铁昆;试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行的意义及其特色[J];语文研究;2001年04期
7 梁玉璋;再谈福州话的“做”字[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杜克华;现代汉语助词“所”语法再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3期
9 吕浩;论形声字意义的来源[J];语言研究;2002年S1期
10 乐苓;关于篇章的意义结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芳芸;;《医古文》中“死”义词语群的意义探析[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郑荣馨;;论功能域的概念[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申晓亭;;少数民族文字拉丁转写的意义与方案[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丁洁;;最切近的对等[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孙淑娟;黄国华;;“可”是不成词语素吗?——兼谈“可”的意义与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郝敏;;现代汉语“不+NP”结构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任晓明;谷飙;;博弈论视野中的语用悖论[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8 钱耐香;;语境对话语的作用探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黄少安;黄凯南;;论演化与博弈的不可通约性[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金立;黄华新;;面向信息处理的汉语指代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姜国权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博弈论和演化论拓宽传统语言学研究视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黄彪;语言文字 说“贰”[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危兆盖;研究近代中日汉字文化互动的意义[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修伟;程式性言语事件—人类基本生存方式的语用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2 朱晔;翻译的模糊性特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周新玲;词语搭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赵钟淑;中韩现代亲属称谓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吴炳章;交际博弈论[D];河南大学;2009年
6 杜建国;语言、意向与存在[D];山西大学;2007年
7 张少云;话语误解动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张s,
本文编号:848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48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