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合成复合词的构词原则、类型学特征及其对语言习得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9-14 17:10

  本文关键词:汉语合成复合词的构词原则、类型学特征及其对语言习得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合成复合词 类型学 语言习得 汉英对比


【摘要】:过去十年,对汉语合成复合词的研究逐渐深入,既有新的语料,也有新的分析。现在,其核心问题如合成复合词的构词原则仍是研究重点,它对汉语类型学特征的认识以及对语言习得过程都有重要启示。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指出:一、汉语合成复合词严格按照"中心语素右向原则"构成,仅双音节句法语序者除外;二、基于语法运作的经济性,名词性单音节黏着词根要跟邻近的双音节动词组合;三、合成复合词的语序跟动词是否有屈折形态没有直接关系,但屈折形态和音节模式都是重要的类型学特征,也是合成复合词习得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 澳门大学英文系;
【关键词】合成复合词 类型学 语言习得 汉英对比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1.英语合成复合词的特点在考察汉语合成复合词之前,先来看英语的情况。英语是SVO语言。合成复合词(synthetic compounds)又叫动词复合词(verbal compounds),含题元成分。分两类:词根复合(root compounding)和合成复合(syntheticcompounding)。前者如:(1)SV:sun-rise sun-set G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何元建;回环理论与汉语构词法[J];当代语言学;2004年03期

2 程工;汉语“者”字合成复合词及其对普遍语法的启示[J];现代外语;2005年03期

3 顾阳;沈阳;;汉语合成复合词的构造过程[J];中国语文;2001年02期

4 周韧;;共性与个性下的汉语动宾饰名复合词研究[J];中国语文;2006年04期

5 何元建,王玲玲;汉语真假复合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5期

6 冯胜利;;动宾倒置与韵律构词法[J];语言科学;2004年03期

7 何元建;;论合成复合词的逻辑形式[J];语言科学;2009年05期

8 陈刚;沈家煊;;从“标记颠倒”看韵律和语法的象似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红;;解读“数字”系列流行语[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祁峰;;单音节形容词和名词组合的选择性机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熊一民;;武汉方言的长音结构[J];长江学术;2007年04期

4 姜玲;;2009年中国生成语法研究述要[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5 何元建;回环理论与汉语构词法[J];当代语言学;2004年03期

6 周韧;;音系与句法互动关系研究综述[J];当代语言学;2006年01期

7 石定栩;;“的”和“的”字结构[J];当代语言学;2008年04期

8 裴雨来;邱金萍;吴云芳;;“纸张粉碎机”的层次结构[J];当代语言学;2010年04期

9 罗三定,贾建华,沙莎;基于波形音频段处理的中文语音合成研究[J];电脑与信息技术;2002年01期

10 方环海;;汉语位移结构的范畴化及其认知阐释——以趋向动词“上\下”为例[J];国际汉语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洁;杨新璐;;维吾尔语韵律层级边界感知及其声学特征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凤杰;汉英对比韵律系学中的若干问题[D];南开大学;2010年

3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王雪松;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原理与形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晓慧;动词后“上”与“下”、“来”与“去”的语义演变及其不对称性[D];浙江大学;2010年

7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宋琳;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魏晋新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张烨;支谶译经“构词法”及“造词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刘云;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军;洪迈笔记语言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曹书华;“V到”句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欧亚丽;系统功能音系学初探[D];西南大学;2011年

4 许刚亮;论衡疑问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吴永长;药品中文商品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阮氏梨;汉语越南语词语模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晓静;现代汉语对称结构的深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忱;郭沫若“女神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杰一;“A+V”双音复合词语义组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罗欢;“A_1+A_2”组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若石;关于“者”、“今”词性的答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03期

2 顾阳;论元结构理论介绍[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3 顾阳;生成语法及词库中动词的一些特性[J];国外语言学;1996年03期

4 王洪君;音节单双、音域展敛(重音)与语法结构类型和成分次序[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5 何元建;回环理论与汉语构词法[J];当代语言学;2004年03期

6 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上):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1期

7 徐烈炯,沈阳;题元理论与汉语配价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8 刘丹青;;原生重叠和次生重叠:重叠式历时来源的多样性[J];方言;2012年01期

9 沈家煊;;从韵律结构看形容词[J];汉语学习;2011年03期

10 张伯江;;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金国;汉英对比的理论与实践[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2 袁复恩;;适当的汉英对比有助于英语学习[J];青海教育;2006年Z2期

3 陈颂珊;英汉双语教学法探微[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4 陈若凡;留学生使用“能”、“会”的偏误及教学对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1期

5 宋达;汉英对比及英汉对比与翻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齐永丽;;汉英言语行为动词重复现象对比[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赵玲;;委婉语的汉英对比[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10期

8 刘硕;陈多;;从汉英对比方面谈古诗词英译的不可译性问题[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2期

9 王朋朋;;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国式英语探微[J];考试周刊;2010年10期

10 陈晓夏;陈卫章;;汉英拟声词的文化探源比较[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宇;;语言习得与人脑的先天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胡家英;;语感和语言习得[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胡毅丽;;浅谈现代化电教手段在role-play中的作用[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汤亚平;;第二语言习得与教材语料的关系[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常江;;大学生应用写作学习难点及对策研究一:语言转换[A];贵州重庆河北海南四省市写作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杨泽红;;双语词典的文化功能[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曾文雄;;对比语用学研究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林华东;;从闽南话复合词“同素异序”现象论汉语的类型学特征[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9 骆祖佩;许政援;;八十年代的语言习得理论和模型[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10 康家香;;我看幼儿English之习得[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辉 张远成;非宏观语言习得理论的探索者———单兴缘教授[N];科技日报;2004年

2 睢县孙聚寨乡第三初级中学 轩慎阳;浅谈情景教学在课堂中的使用[N];学知报;2011年

3 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 教育部国家督学 韩清林;中小学英语自主习得教学法实验的成功尝试[N];光明日报;2003年

4 邓蒙 段元斌 记者 葛静;市领导会见美国语言习得资源中心客人[N];南昌日报;2010年

5 白国东;创设乐学氛围 内化乐学恒力[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6 赖建东;强化高中阶段语言运用能力培养[N];光明日报;2004年

7 刘彤 编辑;咿咿呀呀学英语[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8 华南理工大学英语教师 周娉娣;82%的学生认可《综合教程》课文选材[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9 冯丽芳;注重语言培养 丢掉“聋哑英语”[N];发展导报;2003年

10 ;句法语文学科召开工作研讨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凯;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马彪;汉语状态词缀及其类型学特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蒋颖;汉藏语系名量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暴丽颖;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环境中的语言石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周晓;语言习得的基因和脑基础[D];浙江大学;2011年

7 郭印;汉英致使交替现象的认知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罗天华;施格语言的形态—句法关联[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建琴;中国外语学习者公式化语言加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潘明霞;汉英“身物互喻”词汇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剑平;英语对于中国学生德语学习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8年

2 高莉;中国学生英语口语课堂中的话语调整手段[D];山东大学;2005年

3 王庆玲;高职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弥晓华;负迁移在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体现分析及其避免措施[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吴芳;普遍语法理论与英语作为外语学习/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秦小康;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7 贺锐芳;中国大学英语教材的发展[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8 朱芳芳;关于中日语言中「[啤沟难芯縖D];宁波大学;2011年

9 崔长福;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佳;儿童英语教学全身反应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本文编号:851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51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c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