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新闻套语嬗变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关于中国新闻套语嬗变的研究
【摘要】:语言是由一个分析系统和套语系统构成的双重体系。其中,套语更是在语言生活中担负着重要作用,它活跃在语言生活的各个领域,诸如公文、文学等方面,在新闻成为大众信息风向标的今天,新闻套语的重要性和活跃度更甚其他套语。当前我国学术界对套语的研究还局限在传统领域,如交际套语、文学创作套语、语言习惯套语等,而且停留在静态的研究。重视新闻套语的研究已经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因为当前新闻套语演变的速度、影响度及文化趋向都在急剧变化,已经深刻作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对我国新闻套语的嬗变予以梳理和分析,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作者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键词】: 新闻套语 嬗变 规律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套语由来已久,但新闻套语的重要性却是在人类进入信息社会才逐渐凸显,并愈发显示出其重要性。新中国套语的嬗变是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紧密相连的。下文就新闻套语的定义开始,系统的分析这一过程。一、新闻语言中新闻套语的定义所谓套语,古已有之,最初指应酬的客套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临惠;临猗方言的古浊声母[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2 李敏;应用写作教学规律探微[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3 张从益,彭正银;英汉语对比中的本源和规律及应用研究[J];外语教学;2004年03期
4 朱月明;雷州话与普通话音系比较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魏贤梅;尹丽丽;;公文歧义现象刍议[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黄洪雷;王平;;追寻学术论文写作的真谛——读陶富源教授所著《学术论文写作通鉴》[J];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李辛欣;王静;;“语法化”的规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8 曾芳;;湖南东安高峰土话的文白异读[J];语文学刊;2010年13期
9 郑丽雅;对举格式“A是A,B是B”所反映的规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10 刘大政;文言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燕萍;;浅谈普通话轻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殷相印;;王希杰的人文主义修辞观[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探索普通话自然连续语音之规律[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夏凤梅;《老乞大》四种版本词汇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张悦;从《三国志》、《洛阳伽蓝记》、《水经注》看魏晋南北朝汉语双音合成词的发展及演变[D];山东大学;2006年
3 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进军;中古入声字在湖南方言中的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甘玲;浅析汉语普通话的佤族变体[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熊礼淼;“V的N”偏正结构中“的”字隐现规律及其动因考察[D];南昌大学;2005年
3 刘恩萍;汉语“行进”类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4 张进;当代宿豫方言词语的历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何山;汉魏六朝碑刻记号字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吕文平;汉语“买卖”类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7 高龙;汉语“切割”类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8 徐萍;征婚启事二十年语言嬗变过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徐喻Z,
本文编号:851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51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