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扬州大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06:18

  本文关键词:扬州大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扬州大学 外国留学生 跨文化适应


【摘要】:随着来中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的日益增多,扬州大学的留学生教育事业也在稳步发展。来扬留学生在接触新的语言文化时,难免会产生一些不适,这就是跨文化适应理论中提到的“文化休克”。本文主要研究2012年来扬州大学的留学生在心理、生活、学习三方面的跨文化适应情况,调查留学生在新环境适应过程中会产生哪些问题,并针对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辅以个别访谈法和观察法以便获得更多资料。 全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四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及其跨文化适应的总体情况。参加调查的78名扬大留学生大多来自我国周边的亚洲国家,亚非籍人数多,欧美籍人数少;男留学生多,女留学生少;年龄主要集中在二三十岁之间;来华时间较短,以非学历的语言学习为主;对中国及所读院校了解有限,汉语水平普遍不高。从总体适应情况来看,扬大留学生的心理适应情况相对较好,属于良好水平。而社会适应情况和学习适应情况都属于中等水平。 第二章主要探讨扬大留学生在跨文化心理适应、社会生活适应以及学习适应上遇到的具体问题及表现。跨文化适应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心理方面为轻微躯体性障碍和抑郁心理障碍;关于社会文化适应的主要问题有理解当地口音有难度、使用公共厕所困难、很难从中国人的角度看问题、不知如何面对不高兴的人和不满意的服务、独立在异国生活困难,在学习适应方面留学生感到有困难的事情主要有使用图书馆、参加课外活动、与中国学生交朋友、理解入学教育内容。 第三章重点分析扬大留学生各方面跨文化适应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留学生的性别、年龄、来华时间、出国经历及对中国的了解程度都会对他们的跨外文化适应程度产生不同影响。 第四章主要提出对帮助扬大留学生顺利进行跨文化适应的建议。改善扬大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现状需要从三方面入手,留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学校管理人员也需完善管理方式;对外汉语教师要与学生保持沟通、优化教学方式、加强文化渗透。
【关键词】:扬州大学 外国留学生 跨文化适应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7
  • 绪论7-13
  •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7-8
  • (一) 研究背景7
  • (二) 研究目的7
  • (三) 研究意义7-8
  • 二、文献综述8-11
  • (一) 基于心理学研究角度9-10
  • (二) 基于交际学研究角度10
  • (三) 基于教育学研究角度10-11
  • 三、研究方法11-13
  • (一) 问卷调查法11-12
  • (二) 访谈法和观察法12-13
  • 第一章 扬大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情况概述13-28
  • 第一节 扬大留学生基本信息数据分析13-21
  • 一、扬州大学及来华留学生基本概况13
  • 二、参与跨文化适应性调查研究的扬大留学生基本信息概述13-21
  • 第二节 扬大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情况总体分析21-28
  • 一、全体样本心理适应概况21-23
  • 二、全体样本社会文化适应概况23-25
  • 三、全体样本学习适应与学习动机概况25-28
  • 第二章 扬大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主要问题分析28-38
  • 第一节 扬大留学生心理适应主要问题及表现28-31
  • 一、扬大留学生心理适应的主要问题28-29
  • 二、扬大留学生心理适应问题的主要表现29-31
  • 第二节 扬大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主要问题及表现31-34
  • 一、扬大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的主要问题31-32
  • 二、扬大留学生文化适应问题的主要表现32-34
  • 第三节 扬大留学生学习适应主要问题及表现34-38
  • 一、扬大留学生学习适应的主要问题34-35
  • 二、扬大留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的主要表现35-38
  • 第三章 扬大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38-52
  • 第一节 心理适应问题原因及影响因素38-42
  • 一、心理适应问题的原因38-39
  • 二、心理适应的影响因素39-42
  • 小结42
  • 第二节 社会文化适应问题原因及影响因素42-47
  • 一、社会文化适应问题的原因42-44
  • 二、社会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44-46
  • 小结46-47
  • 第三节 学习适应问题原因及影响因素47-52
  • 一、学习适应问题的原因47-48
  • 二、学习适应的影响因素48-51
  • 小结51-52
  • 第四章 提高扬大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对策探讨52-58
  • 第一节 对扬大留学生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建议52-55
  • 一、努力增强跨文化意识52-53
  • 二、积极面对“文化休克”53
  • 三、多方结交国际朋友53-54
  • 四、主动融入社会生活54
  • 五、有意识地学习中国文化54-55
  • 第二节 对扬大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建议55-56
  • 一、完善公共设施55
  • 二、丰富入学教育内容55
  • 三、促进留学生的自我管理55-56
  • 四、严格学习伙伴的筛选56
  • 五、提供咨询支持56
  • 第三节 对扬大对外汉语教师的建议56-58
  • 一、更新传统教学理念56-57
  • 二、关心学生的状态57
  • 三、增加文化教学内容57
  • 四、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57-58
  • 结语58-60
  • 参考文献60-62
  • 附录62-69
  • 致谢69-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雅丽;华锦木;;文化适应的研究综述[J];科技视界;2013年02期

2 祝婕;;论来华预科部留学生跨文化适应[J];语文天地(高教.理论);2013年01期

3 王旭贝;;简论文化适应与二语习得[J];青年文学家;2013年04期

4 吕玉兰;来华欧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调查与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3期

5 陈慧,车宏生,朱敏;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6 高发元,刘峰;论文化适应的双重性与调适取向的多样性[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任裕海;论跨文化适应的可能性及其内在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8 冒国安;论文化适应[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马德森,刘一民,房蕊;运动员跨文化适应能力评估体系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胡兴旺,蔡笑岳,吴睿明,李红,张志杰;白马藏族初中学生文化适应和智力水平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文化适应与跨文化交际[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付佳;唐宁玉;;文化适应研究新方法初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刘杨;方晓义;;文化适应的标准、过程及影响因素[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苏娟;梁福成;白学军;;蒙族中学生文化适应与智力水平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吴丽;;失地农民幸福感与文化适应关系实证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严文华;;德国旅居者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质性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严文华;;日本留学生和工作者的跨文化适应:以上海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周云水;;小民族的生计模式变迁与文化适应——独龙族社会结构变迁分析[A];共识(2009秋刊02)[C];2009年

9 张智勇;;华中农业大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徐丽琼;;流动儿童的文化适应研究——以北京市一所公立中学为例[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权 武汉钢铁公司总法律顾问;企业“走出去”:文化适应比技术更重要[N];中国企业报;2014年

2 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杨庭硕;文化对自然与生态系统的适应具有层次差异[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陈国明 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执行主席 廖静 译;跨文化适应是跨越文化边界的游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莫幸福;宗教发展与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14年

5 张雷生 韩国柳韩大学、延世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社会支持网络提高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金荣渊 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教授 任瑞阳 译;压力、适应和成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叶子;印尼华人的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程菲 李树茁 悦中山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适应对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14年

9 李可;失地农民怎样才能融入城市生活[N];中国社会报;2005年

10 刘明;塔吉克族的迁徙与水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霜;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3 孙亚楠;韩人社区与“韩味”青岛[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曹经纬;在华跨国公司外籍高管跨文化适应的压力及应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梅;在华的美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汤林芳;从人际圈的角度分析海外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龚晓梅;来华印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压力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4 车笠;美国旅居者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琳;留法中国学生的适应性因素调查:情绪调节、社会支持和文化适应应激[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黄文虎;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与结果变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白兰;试论西安市美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新意;多元化视角下藏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慧珠;移民,,文化适应与文化价值:在美国出生的华人和他们移民父母的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段灵华;中国高校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的探索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547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547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3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