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的不可译性
本文关键词:论文化的不可译性
【摘要】: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当翻译实践遭遇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时,就产生了语言的不可译性及文化的不可译性。作为不可译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文化的不可译性是翻译领域中一个无法忽略的问题,其在翻译过程中的处理对于准确、完整地传达原语的语义和文化特色来说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详细阐述语言、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探究了文化不可译性的根源及种类,并讨论了为达到等值翻译的目的,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差异应采取的处理方法。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文化不可译性 等值翻译 文化差异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B2012950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科研项目(CUGW100213)
【分类号】:G04;H059
【正文快照】: 一、引言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目的是运用一种语言,尽可能准确、完整地将另一种语言中的文字内涵和文化特色进行传达。当代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认为,翻译最重要的是在目标语当中最贴切最自然地再现原语的信息 首先是意义上的,其次是风格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清光;从文化差异论等值翻译的局限性[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3 刘传珠;可译性问题的语言功能观[J];中国翻译;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艳;;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之争及其融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欧阳利锋,徐惠娟;从文化语境的角度谈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冯成一;适度异化与文化交流[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4 刘燕;;从“动态-功能对等”看文化负载词的可译性[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刘万生;;从“汉城”到“首尔”:文化强势地位的渴望——权力话语理论角度看“汉城”中文译名变更[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吴允淑;异曲同工译曹诗——浅议《红楼梦》诗词英译中的文化过滤问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郑兰英;文化差异与文化内涵词的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陶敏;翻译的趋势:归化走向异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王利君;董岩;;文学翻译中亲属称谓语文化底蕴的传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李利红;;归化与异化之思考——评张谷若与孙法理先生的《苔丝》译本节选部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家修;语言功能与翻译[J];中国翻译;199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罡,段胜峰;英汉翻译中思维方式差异产生的不可译性例析[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2 饶小飞;论翻译中的语言功能、文化介入与不可译性[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吴滔;谈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张波;论俳句的不可译性[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卜巧玲;;试论辩证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J];考试周刊;2010年42期
6 杨渊艺;王翡;;对翻译可译性及不可译性的探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6期
7 徐丹;语言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再探[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8 张开望;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论英汉翻译的不可译性[J];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3期
9 郁启标;英汉语言差异与不可译性[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10 马安东;“衣·食·住·行”的日语固有词不可译性初探[J];外语研究;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倪灵运;;浅谈文字游戏与语言的不可译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明栋;;从一首古诗的翻译看功能翻译理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杜蕾;;“译”犹未尽——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淑娟;;浅谈翻译中的注释[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周玲;;理解对译者意味着什么[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四期)[C];1997年
6 于海江;;《英汉大词典·补编》的难点与可行性[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杨志鸿;;论不可译的文化现象及相关理论[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届科学论文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8 郑惠瑛;;曲径通“幽”——幽默翻译的障碍及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张晶;;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译者主体性——浅谈《紫颜色》男女译者的译作特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焰;不可译性的救赎[N];文艺报;2011年
2 郭佳;找寻一种方式让别人懂你[N];深圳商报;2001年
3 舒欣;严歌苓:渴望用两种语言写作[N];中国文化报;2002年
4 周瓒(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毕肖普 回到心灵的旅行[N];中国妇女报;2001年
5 本报评论员 谢珂;文学奖制度的演化和比较分析[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6 本报记者 朱丹;观念艺术成收藏新领域[N];经济参考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立元;诗歌翻译:追寻相遇时的心灵相通[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庄刚琴;由否定性到不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陈卉;蒯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及其对英汉互译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4 王晓凤;郭建中翻译思想与实践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陆振慧;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的理雅各《尚书》译本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达;试论口译中的不可译性[D];吉林大学;2013年
2 莎丽塔娜提.阿不都热依木;汉维翻译中的不可译性及其补充手段[D];新疆大学;2011年
3 黄yN杰;文博翻译陈列介绍词的不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4 雷蕾;论俳句的不可译性[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崔瑞娟;论中医术语的不可译性及其转化策略[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晓辉;论不可译性及其语言功能观[D];广西大学;2003年
7 阿里山大;中俄互译过程中对等程度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陈芳;英汉双关的对比与翻译[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敏;灰色系统理论在可译性及不可译性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10 高芸;不可译性及其转化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70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70514.html